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创卫城市能否容得下几只老鼠?
由于对居住小区卫生条件不满,23日在广州环卫局的接访会上,有市民拎着一只在家里抓到的老鼠反映卫生问题。对此,广州环卫局副局长表示会清理卫生死角。他同时表示,创卫结束后,市民仍用创卫高标准要求会觉得反弹大,“每天都像创卫那样,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新快报》4月24日)
拎着死老鼠来上访,这位市民 够彪悍。当然彪悍背后,更多是一种无奈和气愤怒,倘若不是周边环境越来越恶劣,以至于“每星期都能抓到七八只大老鼠”,想必市民也不会做出如此惊人之举。问题很严重,市民才会很生气。
市民选择在创卫刚刚结束之后,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对环境卫生问题的不满和担忧,另外一层意思也是很明显的:政府不是在积极创卫吗?为什么创卫结束之后,生活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卫生死角也没有得到清除?不要怪市民太较真,这实在是一种人之常情。如果我们努力地在做一件事,并且为之付出了不菲的成本,甚至是不惜代价的,那么我们自然会问意义所在,自然希望有看得见的利益。这是最基本的生活逻辑。
耐人寻味的是,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竟也是紧紧围绕“创卫”展开的,一说“创卫结束后,仍用创卫标准要求会觉得反弹大”,二是“每天都像创卫那样,需要很多人力物力”。这话市民肯定不爱听,但我觉得倒不失为一种真实的心声。显而易见,创卫时和创卫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景,创卫时有上级有关部门来人检查和考核,标准自然高些,人力物力投入自然多些,而创卫后,得失成败已成定局,压力顿减,绷紧的神经也该松一松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人之常情呢?正应了那句老词: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搞创卫呀……
可见,市民和政府对“创卫城市能否容 得 下 几 只老鼠”这个问题,实际是给出了两个相反的答案:市民语气坚定地说“NO”,而政府则态度暖昧地说“YES”。这实际上是因为对“创卫”理解的不同所致。市民理解的“创卫”就是其字面意思,所以比较现实一点,一旦达不到期望,就会有情绪,而政府部门可能就要想得远一点,做了一点扩张解释,所以对市民的要求感到力所不能及,甚至有时候自己也会感觉到疲惫。
事实上,“创卫城市能否容 得 下 几 只老鼠”是个不折不扣的伪问题。世界上哪个城市没有老鼠,你容得下得容,容不下也得容,这是一种生态规律,要是哪个城市真没有一只老鼠,倒是 件 很可怕的事情。所以,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政府 部门是否给自己预设了过高的目标,给市民太多的期待,而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卫”对市民来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对政府来说可能意味着很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
新闻链接:http://news.21cn.com/guangdong/guangzhou/2008/04/24/46377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