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宽容“免费的争抢,收费的喊贵”
21日,郑州市环保局首次向丹尼斯、北京华联、世纪联华等大型商场免费提供10万个环保布袋,一个个桃红色的环保布袋成了“宝贝蛋儿”,引得不少人争抢。但超市出售的单价为2元多钱的购物袋,却少人问津。(《河南商报》4月22日)
免费的争抢,收费的却少人问津,这样场景让超市一位负责人发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还没有培养起来”的感慨,失望之中或许还多少带有一些抱怨。但在我看来,市民的环保意识还没有培养起来虽然是事实,但不必抱怨和担忧,而应理性宽容地看待。
商场超市提供免费的购物袋已经实行多年,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市民养成了一种消费习惯。从情理上讲,既然已成一种习惯,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在所难免。现在实行收费制,少量免费提供的购物袋自然成为了稀缺资源,争抢之举也不过习惯的延续,应在意料之中。
事实上,环保意识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要想达到“人人环保”的目的,就必须承受这样一个“计较”的过程,尽管它可能很漫长。更何况,一切才从头开始,无论是观念上,还是物质上,我们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时候,尤其保持一种客观平和的心态,呵护市民哪怕一点一滴的进步。不少领到环保袋的市民都表示将循环使用,谁能说这不是环保意识在成长之中呢?
因此,我很欣赏环保局免费提供环保布袋的举措,以及商家欢迎市民使用自制环保购物袋的表态。应该意识到,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树立,并不单纯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消费者单方面的事情,它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鼓励和配合,需要一定的配套措施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来共同推动。用一句相对专业的话说,这叫成本共担,利益共享。
由此,我们也不能回避一个问题:2元多的价格,是不是对市民形成了一种消费“障碍”?居家过日子的人,其实都是理性经济人,都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在每一次消费之前,他们都会在内心问自己:值不值?这不仅是一个钱多钱少,收费不收费的问题,而是一个消费公平的问题。当人们花着力气,甚至失掉风度,去争抢一个免费环保布袋的时候,商家理应意识到,现在的价格是不是还可以降低些?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4-22/0533154026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