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安心读书,请先从清理校园周边环境始
“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这是近日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调查对象包括24所北京地区高校的3366名老师和16591名学生。(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半数以上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套用《双城记》中的一句话:现在的大学生是幸福的,现在的大学生又是不幸的。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持续扩招,以及大学管理理念越来越趋向于开放和包容,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课余时间安排,大学生都较之以往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是当代大学生幸福的一面。
但自由有时是需要支付代价的,所谓“开放”一旦把握不好度,也就成了“放纵”。譬如由于校舍紧张,许多大学允许学生在校外租房,校园治安问题随之升级,譬如对大学生旷课问题疏于管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等等。最为显著的,莫过于所谓的“校园经济”现象了。笔者前不久到本省一所高校去办事,该校周边环境让我对这个词 有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茶馆,酒楼,发廊,美容院,按摩院,网吧,小旅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并且异常火爆,直让人感叹到了一座城中城。固然,我们不必把现在的大学生当作修行的苦行僧,适当有一些娱乐消费是可以的,但在这样喧嚣的环境包围下,试问大学校园里还能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吗?
调查显示,“娱乐休闲时间挤占大量学习时间”是造成“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无疑也印证了这一点。应该看到,在校大学生虽大多已经成年,但毕竟还是孩子,刚刚走出家门,自制力还十分有限,并且正处在好奇心膨胀的年纪,这些社会消费场所对他们形成了很大的诱惑力。再加上突然失去父母的贴身管教,更容易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教诲,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容忽视的还在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心理上正处于一种敏感的转型期,相互攀比,怕被别人说“老土”,敢于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是他们共有的一种心理特征。
不可否认,厌学情绪弥漫大学,与社会本身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正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中英所认为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很强的求知欲,我没遇到过真正不爱学习的学生。” 对于这种现状,我们一方面不必过于担心,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积极的举措加以应对。
在笔者看来,清理大学校园周边环境是比较务实和可行的第一步。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譬如对大学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在经营范围和时间上,加以限制,大学应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奖惩措施,对学生的校外活动和行为要有一个必要的约束,等等。
新闻链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3/24/content_2114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