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看不懂报告的代表,只有代表看不懂的报告

(2008-02-19 23:25: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没有看不懂报告的代表,只有代表看不懂的报告

这笔账我看不懂”,“我想向张局长请教一下”,“这个预算报告我越看越糊涂”,这是昨天下午在广州市人大首度专题审议市教育局、市卫生局两个部门预算时,代表们发出的声音。一边是政府预算的日渐公开,一边却是代表费尽心思依然对纷繁的报告徒呼奈何。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说,报告的专业壁垒是个阻碍,“但(解决)需要个漫长的过程”。(《南方都市报》2月19日)

潘小平代表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带着“我不懂,要向你们请教”,终于引来 市财政局局长 张杰明的纠正:“不是请教,你是代表,是审议。”这番很有趣的对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从人大代表的角度说,他们表现出了良好的履职态度和积极的审议热情,但在履职过程中,还是感到障碍重重;而从审议对象的角度说,相关政府部门虽然非常清楚彼此的权力地位和职责分工,却无意正视这些障碍。

代表们发出的会心一笑表明,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早在上月省两会召开时,省人大代表卢光霖就直言,厚厚的报告、纷繁的数据让自己如坠云雾。 代表看不懂政府预算报告,首先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隔行如隔山,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阶层,从来不同的行业,囿于精力,能力及学识等方面,不可能对所有审议对象都有非常清楚的了解,这便是张杰明局长所说的“专业壁垒”。

只是,代表与审议对象之间存在专业壁垒,与代表们看不懂政府部门的预算报告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否则,代表审议政府部门预算岂不成了制度“过山车”?张杰明局长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国外,每个参议员都有专门的审查队伍,帮助读解预算。既然预算是可以解读的,专业壁垒是可以攻破的,那么人大代表履行审议职责就有路可走。从权力属性上说,这个“解读”的重任就该由政府部门自身来承担。你是被审议、被监督的对象,当然有必要穷尽一切办法和手段自证清白,让代表们看得懂报告显然是个前提条件;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专门监督你的,难道还要他们花钱聘一个专家团不成?当然,代表们尽可能地提高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职也是题中之义,但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没有看不懂报告的代表,只有代表看不懂的报告。在人大代表们认真履职,保证参政议政热情的前提下,如果还是看不懂政府部门的预算报告,只有说明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对人大代表还缺乏应有的敬畏,还不习惯处于被监督的地位,对“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还没有深刻地理解和领悟。我以为,这才真正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都那么好懂,哪还有专业性。”我愿意相信这只是一句脱口而出的玩笑话,但在政府预算缺少必要约束,收支两条线常常混乱不清,政府部门拥有极大的自由“消费权”,预算外收入持续上升且游离于监管之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之时,又不得不承认,这一观点或许也是一种“狡猾”的共识。

新闻链接: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hyp/200802190045.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