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善后处理工作”不仅仅是赔偿和追责
18日,记者从上海铁路局获悉,针对13日女大学生冷静在安徽芜湖火车站被挤落站台,遭火车碾轧身亡一事,上海铁路局已作出初步处理,对芜湖火车站站长、值班副站长及当日值班员进行撤职处理。据了解,此事的善后处理工作已展开。另据报道,死者家属有可能获赔17万元。(《新京报》1月19日)
女大学生冷静之死,以一种血腥的方式揭开了整个春运系统几近残酷的一面。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这一个案在每年春运期间事故不断的现实背景下,能得到上至部委,下层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所幸的是,面对压力,铁路部门没有选择回避和自保,在短短不到一周时间内,便对责任人做出了撤职处理,赔偿事宜也已有序展开,其办事效率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但问责和赔偿决不是善后处理的全部。冷静之死,对她个人和其家庭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悲剧,但放在整个春运大背景下,她的死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高度浓缩了数以亿计在春运大潮中辗转往来的人们的命运遭际,暴露了春运在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及管理理念上的种种久病沉疴。也因此,问责,固然有力地体现了权责对待的治事原则,赔偿,也可能些许慰藉死者家属的情绪,但囿于个案的善后,无法触及悲剧背后的根源,也就无法阻止下一个悲情在未来某个时刻向我们缓步走来。
遗憾的是,对这起事故的善后处理,没有让我们看到更多。事故发生后,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反复强调,确保运输安全是春运的重中之重。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亦表示,铁道部要求各铁路车站抓好旅客购票、进站、候车、检票和乘降等关键环节,在站台安排足够的力量维持旅客乘降秩序等等。表面看上去,“铁道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过于原则性的指示和程式化的举措,无法掩饰其在应对能力上的空洞乏力,以及在管理思路上的毫无建设性。事实上,这些话哪一年春运时不讲?进一步而言,春运期间问题频发,难道仅仅是缺少上层的高压?
长期以来,发生公共事故之后,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稳定死者家属情绪,和追究领导责任作为全部的工作重点来抓。一来,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直观效果,变被动为主动;二来可以迅速平息公众的不满,以稳定大局。这样一种极其功利性和短视的处理模式亟待改变。事实上,善后,不仅仅要“善”死者家属的“后”,“善”职能部门和官员的“后”,更要“善”不良制度和落后体制的“后”。作为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有“稳定大好局面”的宏观视野,还要有对事故深度挖掘的决心和责任感。就此事而言,需要铁路部门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期待更有针对性和务实的举措出台,也期待铁道部能对春运体制进行有力和全面的反思。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1-19/015813286381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