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这样的悲剧让我们时刻保持痛感
22岁的奉节女孩马灼慧因烧伤,下巴与前胸被疤痕紧紧拉扯在一起,导致面目难看,颈部无法扭动。1月5日,她揣着重病父亲临终前为她存下的1万元钱,只身来到主城向市急救中心整形科专家求助,希望能实现自己及父亲生前整容的愿望。(《重庆晚报》1月6日)
看到这样的事,禁不住潸然泪下。这个家庭所发生的一切,几乎具备一个精彩的故事所应具备的所有的戏剧冲突和细节要素,但它是真实的。一场意外的事故轻易地就能摧毁一个家庭,血脉相连的父女之间必须残忍地做出一个生与死的选择,此时,我们和马灼慧一样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恐惧——我们知道,也许悲剧原本就难以避免。
这显然不是个案。2006年二月份出炉的卫生部全国第三次卫生状况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大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这个比例在农村无疑还要高得多。调查同时显示,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也就是说,如像马灼慧一样不幸遭遇意外事故,那么将有接近八成的农村家庭除了私力解决之外,别无他选。结合当前医疗费用的现状以及农村经济的乏力,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比“舍身救女”更让人悲凉的是,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这样的悲剧理应让我们时刻保持痛感。因为,它提醒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仍然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的阳光,而这是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要知道,枯燥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泪水和沉沦,悲剧的持续发生,是责任的一再退守和忘却。
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通过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明确了初级卫生保健(PHC)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九十年代中国对此亦有所承诺。然而,联想到我国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在2000年世卫组织对全球191
医生坦言,“对于这种手术来说,1万元钱根本起不了作用,但我们为这样的父亲而感动!”父爱好沉重,父爱又好无奈。这名伟大的父亲可能没有想到,他舍弃治疗用生命换来的这一万元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个人的努力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显然,还需要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才能托起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医改新方案尚在制定之中,“政府派”和“市场”仍然争执不下。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总希望未来的医疗体制的核心是:提供更加全面和普及的保障。这样的要求不算太高,对一个财政总收入已达到5万亿的经济大国来说,这其实也是不能推却的责任。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s/2008-01-06/0125146755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