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该声讨的何止是一个县长?
陕西省绥德县职业中学校长高健为落实国家对贫困生补助款,追着县长签字被行政拘留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来恶评如潮。群众的议论和网友的批评矛头直指县长崔博。有的网友甚至将崔博称为“2007年最牛县长”,认为县长对待校长的态度恶劣就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漠不关心,根本不配当县长。(《燕赵都市报》1月1日)
舆论的矛头都指向了县长崔博,这是因为他既是事件的当事一方,也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并且他的一些做法也的确有值得诟病之处。但是,该声讨的仅仅是县长一个人吗?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得见的是县长,看不见的则是一张根深蒂固的权力网。虽然这张权力网可能是因为县长而临时运作起来的,但它其实是早就存在的,并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说,校长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县长则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显而易见,这张权力网由县教育局,公安局等部门的一干有话语权的人所组成。他们或有名或无名,或已经走上前台,或仍然隐身幕后,但事实上正是他们决定了事件的最终走向。有评论从县长在事后把公安局长叫到办公室讲述事情经过,而推断出是校长被拘留是县长打了招呼。这样的推论是有一定道理,但我则倾向于县长的说法:是事后才知道处理结果的。
种种细节显示,这是一张办事效率极高,协作能力极强的权力网。譬如面对如潮的批评,该县公安局局长振振有辞:“公安机关的处理没有问题。”,教育局局长说,“对高校长的处理决定,是局里做出的决定,与县上领导无关。
在这起事件中,最令人担忧的,其实并不是县长对待群众的态度如何恶劣,甚至不是权力被无节制地滥用,而是当地政府部门“积极作为”所表现出的权力生态。诸如该县公安局局长,教育局局长等一些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对待一个正当维权的中学校长会引起怎样的民意指责,但他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讨好县长、为县长“鸣不平”可能要实惠得多。于是在这样一个“官场潜规则”面前,出于同样的预期,一张权力网自然而然地集结而成。一定意义上说,面对突发事件,他们越是表现出“大无畏”,事后得到的“权力红包”也就越是丰厚。
由此,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县长也是被权力“绑架”了。他事先并不希望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至少是主观上没有这样的意愿。但事已至此,手下人也是出于“好心”,他又不能不领情,所以只好三缄其口,保持沉默。此时,处于舆论浪尖的崔县长或许也在感叹:权力网中,县长也是受害者啊!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1-01/014114640788.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