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龙贵
吴龙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98
  • 关注人气:3,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委发言人的话为何会遭误会

(2008-01-03 22:46: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部委发言人的话为何会遭误会

 

针对网上有传闻“明年高考适逢端午节,教育部将调整时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昨天对记者表示:“网上对我的话理解有误。”他明确告诉记者:“明年高考时间不会调整。”这也即意味着,尽管明年高考适逢端午节,但高考将会和今年高考时间一样,6月7日和8日,如期进行。(《东方早报》12月20日)

 

我查阅了一下“明年高考时间调整”的新闻来源, 19日的《北京晨报》是这样表述的:“该发言人(王旭明)同时重申,高考方案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包括高考时间在内的高考方案将在科学慎重论证的基础上、在符合绝大多数考生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调整。”的确,发言人并没有说明年高考时间会调整,但这样的表态,再联想到此前几天公众对此事的种种议论,最后得出“明年高考时间将调整”的结论,实在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这不是理解有误,而是一种合理的猜测。

 

王旭明先生以敢讲话著称,时有惊人之语让人侧目,乃至公众对他多有非议。为此,他也曾在公开场合抱怨,媒体对他的言论常常断章取义。对此,我以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媒体固然有媒体的责任,但作为发言人,是否也该自省一下:您的发言是不是本身就有问题?

 

国家机关设置发言人制度的初衷,无疑就是发布国家政策,传达政府信息,在政府部门与公众中间建立起一个彼此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这个制度的代言人,发言人的每一次公开表态都应当充分体现制度意图,那就是表达必须清晰到位,用语必须严谨规范,而不能产生歧义,更不能模梭两可,含糊其辞,让公众猜测,联想。否则,说了还不如不说。尤其是对于高考时间安排这样的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重大信息,发言人的表态更应慎之又慎。

 

此前公众对“高考时间的安排”已有不少传闻,如果教育部已经确定了,完全可以直言以告,为何前一天还在打“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之类的太极推手,一天之后就明确了“不会调整”?这不能不让公众进一步产生质疑:此前的表态可能仅仅是一种政策试探,看看公众的反响如何,再做出最后的决策。倘如此,则不仅与发言人制度的设置初衷背而驰,还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戏弄。

 

事实上,部委发言人的话屡遭误会,恰恰说明公众对于发言人的话表示重视和依赖,而这种重视和依赖,正是发言人制度和发言人工作的重大意义所在。显而易见,发言人在公共场合说的每一句话,都不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了某个国家最高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会对不特定的广大公众产生深远的影响。相应地,公众会因为发言人的话,而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他们得到的不是最准确,最及时的公共信息,那么他们的权利和权益必然会受到伤害——这比之发言人遭到误会重要得多吧?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edu/2007-12-20/035714561424.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7-12-19/02301455155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