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万改道费”能否买回一个教训

(2007-10-12 01:54:54)
标签:

时事评论

分类: 时评
 “千万改道费”能否买回一个教训
 
路修到一半,发现前面挡着十几株受保护的红树。是砍掉红树按照原规划修建?还是修改规划,另行选址、征地,多花上千万元为红树让道?位于海南省东部的文昌市日前遭遇了这一难题。文昌市政府最终做出抉择:保住红树!让正在修建的文东路改道、文东桥下移30米。为此,至少需要增加投资上千万元。(《新京报》9月18日)
 
无意中,文昌市树立了两个典型,一个是依法行政的典型,一个是浪费公共财政的典型。在钱与法之间,文昌市政府选择了尊重法律,有专家认为此举具有标本意义,这固然不错,但花上千万去实现一个“标本意义”着实不是一件让老百姓高兴的事。因此,除了赞同和反对之外,另一种声音更值得关注:规划部门在规划道路时为什么没有将“保护红树”考虑进去?
 
在城市建议过程中,道路修建和改造恐怕是最常见的一种行政行为了。而众所周知,修路总是很费钱的,动辄上千万,几个亿,其中的每一分钱,都来自公民的纳税。这就要求,政府行为不仅要合法,还要合情合理,经得住民意的拷问。合情,就是这个钱该花,合理,就是这个钱该怎么花,花得值不值。修路当然是一件深得民心的好事,但在实施之前,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进行科学的考量和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以期公共资金能实现效益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从现实来看,文昌市的有关部门显然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要修建的道路上有一片受保护的红树,这并不难预见,通过技术上的调整也完全可以规避这个问题,何以在路修到一半时才发现问题所在呢?在笔者看来,这已经不是“规划失误”这么简单的事,而是执政理事的态度或者说理念的问题。市民有理由质疑:如果当初规划部门履职认真些,如果对政府行为的审查和监督再审慎些,如果政府的决策程序更多些公开透明度,让公众有机会参与讨论,还会出现这种严重的后果吗?
 
摆在文昌市政府面前的将是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千万元改道费”能否买来一个教训,杜绝下一次再交学费?路肯定还是要修建的,增加投资已经不可避免,但城市建设不会停止,政府部门还有数不清的需要使用公共资金的事情要做。经此一事,许多市民感到“痛心”,政府官员能否在决策之前,也先“心痛”一回?事实上,这也是摆在许多城市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7-09-18/012212585086s.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