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提倡”中隐含的蛮横与无知

(2007-08-03 01:32:17)
标签:

时事评论

 “不提倡”中隐含的蛮横与无知
 
中国教育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情况。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中国新闻网7月3日)
 
王旭明先生是发言人中的“战斗机”,其一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风格时常让公众侧目,譬如著名的“大学生养猪论”、“上学买衣论”等,就曾激起一阵阵舆论热议。坦白说,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十分欣赏王旭明先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至少比一些习惯藏着掖着、大摆官方语言的发言人要强。然而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决定了王旭明在公开场合说的每一句话,并不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着教育部这一国家最高教育行政主管机构,不得不三思而后言之。
 
去年9月,王旭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最近仍看到很多舆论在呼吁穷孩子怎么穷,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往浅的说是无知,往深的说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此次王旭明先生再次提出“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足见他对这一问题的执着。或许在王旭明看来,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完全是一种无病呻吟,而媒体进行报道则是“唯恐天下不乱”。因为理由看起来是如此简单明了:几十个几百个贫困生上不起大学,值得奇怪吗?不得不说,发言中所透出的对现实的无视,不禁让人格外担忧。
 
不可否认,贫困生问题业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的频繁出台便是有力的举措。然而,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出台政策,与立竿见影地取得实效毕竟是两码事。譬如,上行是否能下效,在现实执行中怎样保证政策不变形,国家投入的教育资金会不会分文不少到达贫困生手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众所周知,教育资金向来是最没有保障的一块“肥肉”,谁都有权插一手捞一把,这在现实中并非少见。而说到助学贷款,许多地方更是呈现出一种混乱无比的局面。退一步而言,就算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贫困生同样还需要面对一个问题:有限的资源并不能惠及所有地区的所有的贫困生,现实中仍然存在大量的贫困生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教育乱收费,教育高收费”所引发的公众质疑旷日持久,其间教育部饱受指责,社会形象大受损伤。王旭明前不久就曾流露出“媒体经常对他的话断章取义”的无奈之情。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媒体还处于一种敌视态度,认为媒体是在帮倒忙。或许,公众对于教育部的种种指责有些未免失之偏颇,教育部也有着不为外人道也的委屈,毕竟很多事情并非教育部自身所能决定的。然而,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化解矛盾,实在称不上高明——是贫困生的学业和前途重要,还是教育部的面子重要?
 
在我看来,只要有贫困生的存在,舆论就有义务为之呼吁,社会各界就有责任伸出道义之手,这与国家政策并行不悖,更不是教育部所能决定的。倘若为了部门的一己之利,便要求媒体报喜不报忧,置那些个体的不幸于不顾,其实要比“要面子”更可怕的事情了。
 
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70702/00285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