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胜感言精致些不好吗?

(2007-03-16 13:16:32)

获胜感言精致些不好吗?

全国政协委员王蒙因为批评了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的一些不文明表现,指出“获胜感言粗糙”,而招来了一片反对之声。平和一些的说,“糙未必不好,也是一种真性情的体现”,激进一些的说,“获胜感言就该糙”,甚至有人略带嘲讽地说“王蒙当起了体局总局的发言人。”

这令人感到费解。虽然我也不认同王蒙所举的两个例子以及他所设计的获胜感言,但这并不能说明王蒙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没有价值。难道中国运动员在获胜之后的语言贫乏乃至语无伦次笑非所问,我们都视而不见吗?难道获奖感言真的是精致些不好,反而是粗糙些好吗?

很多人都是这样理解的:粗糙是真情流露,批评粗糙就是反对真情流露,从而得出精致就是整齐划一统一口径,提倡精致就是提倡虚假。显然,这种看法过于绝对,粗糙不一定就是真情流露,也可能是口不择言,精致更不一定代表虚假,也可能是运动员本身文化素质较高。事实上,如果我们更客观一点的话,应该认识到,单从文字本身的意义看,粗糙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并不值得效仿。生活中,如果被人称为“粗糙的人”,恐怕没谁会乐意吧?那么为什么运动员应该“粗糙”呢?

至于有人说到运动员达到了那样的水平,我想这不应该是什么值得光荣的事,更不应该成为让运动会继续“粗糙”下去的理由吧?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尚不能熟练运用母语,自如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理应认识到不足,努力改进才是,我们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对此大加赞赏推崇倍至呢?

喜欢看NBA的都知道,在一场比赛结束之后,都会有记者立刻上前采取表现突出的球员,而这时,该球员还刚刚从激烈无比的比赛中下场,没有得到任何的休息,常常是一边大汗淋漓喘着粗气,一边接受采访。但是你看,这些看上去给人感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大块头,一般都能够非常流利地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不时还幽上一默,甚至比比赛还精彩。相比之下,中国的运动员就相差许多,面目呆板,反映迟钝,常常说不到点上——这难道不是一种粗糙的表现?

幽默也是一种智慧,同样道理,把话说得精致些,也需要智慧,这与真情流露无关,也与是否设计无关。获胜感言粗糙的背后所隐含的真问题是:中国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必过份追究王蒙先生所提出的批评的对与错,而应该感谢他,至少他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建议:提高运动员的素质是当然之急。

新闻链接:http://news.eastday.com/china/c/20070313/u1a2677184.html
http://www.hdzxw.com/hdnews/review/200703/246293.html
http://www.newbusiness.cn/gb/newbusiness/2007-03/14/content_174343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