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深刻”的技术革命也要保护弱者利益
广电总局日前要求,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地区,必须保留至少6套模拟频道,转播中央、省和当地电视台的主要节目,供没有机顶盒的用户接收,以切实维护有线电视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广电总局还要求,各地制定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特别要照顾到低收入家庭。(新华网2月3日)
广电总局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的消息传出后,公众就对“收视费高”、“机顶盒贵”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强烈质疑。而此则新闻,无异于在已经燃烧的火上又加了把油,公众的不满乃至愤怒可想而知。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在广电总局的所谓“要求”中,充满了伪善甚至戏谑的意味:关闭几十套模拟频道而仅“保留至少6套”是“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吗?在还需额外购买昂贵的机顶盒的前提下,低收入家庭能得到真正的照顾吗?
需要指出的是,仅仅在一天之前也就是2日,广电总局还曾明确指出,各地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必须尊重群众的选择权,要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没想到一天之后,广电总局就开始考虑保留几套模拟频道和照顾低收入家庭等具体实施问题了。这样的快速“变脸”,即说明广电总局非常清楚推行有线数字电视的民意阻力,也说明了广电总局的傲然态度,一定程度上说,广电总局对推行有线数字电视是胸有成竹,势在必行。
我们不否认,有线电视数字化是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国家信息化、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以及丰富节目内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信息资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也不否认,在青岛、杭州、大连等25个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城市,有线数字电视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再“深刻”的技术革命也需合法进行,受到再多用户的欢迎,也不能无视另一部分用户的权利。
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必须满足两个前提:一是程序合法。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到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按照规定,理应进行项目听证,听取更广泛群体的意见,以充分考量其决策风险性和社会整体效益。二是尊重公众的自由选择权。归根结底,看数字电视还是模拟电视,都是老百姓自己掏腰包,当然应该拥有选择权。广电总局可以为了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为其安装数字电视,但不能剥夺另一部分用户的喜好。倘若不具备这两点,那么,小而言之,违背了用户意愿,破坏了自由平等的基本社会原理,大而言之,则是强迫公众消费,有行政霸权的嫌疑。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社会转型时期,有强势阶层的存在,也有弱势阶层的存在,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声音和需求,譬如消费观念,生活习惯,价值追求等等,很多时候都是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触的。此时,我们应当更多地从贫弱者而不是权贵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因为他们才是社会的绝大多数,只有保障了他们的利益才能体现社会公平,才是和谐社会的主旨。
后一篇:论“黄牛党”的倒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