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季是不是大师,谁说了算?

(2007-01-07 14:43:50)
马季是不是大师,谁说了算?
 
2006年末,著名相声演员马季的突然去世让全国观众唏嘘不已,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有人称马季为“老师”、有人称其为“艺术家”,更有人直接为其冠以“相声大师”之称谓。日前,我国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个人界定的“相声大师”迄今为止只有四位——张寿臣、刘宝瑞、侯宝林、马三立,而马季目前则“不在考虑范围”。(《新安晚报》1月5日)
 
马季先生去世后,公众和媒体纷纷给予了不同的称谓,可见,马先生是不是大师,还尚无定论。对此,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说无妨。薜宝琨先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认为马季先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并且明言是“个人界定”,似乎并无不妥。然而,由于薜先生身为“著名曲艺理论家”,他的这番言论也是对媒体公开发表的,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界定”了,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理论界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笔者觉得有必要与之一辩。
 
何为大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大师?薜先生的理解是:站在时代的峰巅、能挽狂澜于既倒、领一代之先锋的领军人物。我以为这样的理解虽然有些了无新意,但大致是不错的。按照这样的标准,马先生的功绩丝毫不逊于薜先生所推崇的“张刘侯马”等四位大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大发展的时期,马季先生无可争议地统领着整个相声界,留下了许多至今被观众奉为经典的相声作品。即便是在最近十几年,马季先生年事渐高,逐步退出屏幕之后,他也还在通过提携新人扶持中坚力量等形式为相声作着不可代替的贡献,姜昆,冯巩,赵炎等一大批相声名家都出自马季先生门下,并且已经接过了相声的大旗。不知道薜先生从何而得出马季先生不是大师的结论?
 
更让人很难理解的是,薜先生说:“马季相声的优长是歌颂新生活……但是我们歌颂的一些对象并没有立得住,因为生活出了问题。”喜爱相声的人都知道,马季先生的作品包罗万象,表现形式多样,涉及题材广泛,决不仅限于歌颂新生活一个方面。真正说起来,马先生的传世作品大致还是以辛辣的讽刺手法针贬时弊见长,譬如妇孺皆能说上两段的《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吹牛》等。更何况,任何文艺作品总不免要与时代相贴近,反映现实生活,有时艺术价值的减弱是在所难免的。似乎不能仅因为部分作品不尽如人意,不入专家的“法眼”,就可以否定艺术家全部的历史功绩。事实上,从相声的推广,表演形式的丰富,相声观众的激增等方面看,马季先生对相声的开创性贡献要比“张刘侯马”等四位大师更胜一筹。
 
其实,在我的理解中,真正的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既不是“著名曲艺理论家”薜宝琨先生说了算的,当然更不是作为普通观念的我说了算的,而是由无数个喜爱和关注相声的观众说了算的。相声是门舞台艺术,是说给观众听的,相声的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否获得观众的认可。因而,我对于薜先生所说的“我眼中的大师跟相声观众眼里的大师不一样,观众称之为大师,更多的是感情”这句话表示遗憾——这未免也太低估观众的智商了。
 
薛先生表示,在马季之后,他目前还没发现哪位曲艺界人士能够成为继马季之后的又一面“大旗”。看来,薜先生也已经看到了相声所面临的困境。即如此,我想作为曲艺界的专家,实在有必要有义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为相声的再次辉煌出谋划策。毕竟,“大师”不是“理论”出来的。话说回来,虽然有人如此热衷于“大师”的头衔之争,马季先生自己倒未必在乎这些,观众的掌声,足以让他在天之灵含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