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时评 |
“突然死亡”背后肯定有不突然的真相
12月5日晚,蒲县蒲城镇南曜村教学点6名寄宿的小学生突然死亡。当晚,临汾市委书记王国正、市长李天太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副市长苗元礼连夜带领教育、卫生、防疫、公安、药监等部门相关人员急赴蒲县调查处理。(《山西晚报》12月6日)
还没来得及多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丰富,六个幼小而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远去。而留下的,是五个家庭长久的阴霾和悲恸。灾能来得如此突然,让人猝不及防。但很显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除了送上叹息和祝福之外,还需保持一份冷静,因为我们迫切地想知道,这是一场天灾还是人祸,是无法预料的偶然事件还是长久积累的必须结果,“突然死亡”背后有没有并不突然的事实真相?
报道给我们的信息非常之少,所以目前还无法得知事故真相,但从只字片语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点蛛丝马迹:“南曜村教学点只设有一至二年级,共有11名学生,5名是本村的,只有牛腰、底家河两村的6名学生在校寄宿”,“学校平时晚上6点食堂开饭,8点半熄灯,孩子们有时也到校外小卖部买吃的”,“当晚过了熄灯时间后,学校值班人员发现宿舍的灯还亮着,进去一看,发现6个孩子已经昏迷,赶紧送往医院”。——可以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教学点啊,管理松散,毫无戒备,安全保障系数几乎等于零,所谓的寄宿其实形同放羊。要知道,那都是一些仅仅十岁不到的儿童!
也许在城市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但在贫困的农村,不得不承认,这其实就是常态,人们视之当然。薄弱的基础设施,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远离关注视野之外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千千万万个农村娃不得不长期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险之中。前不久,有报道称,乡村教师流失严重,超过30%的乡村教师想跳槽另谋高就,这便是明证。有一句话叫:让孩子生活在危险之中就是犯罪。可是在无力改变和残酷现实面前,我们却不得不容忍这种犯罪在光天化日之下持续地进行着。
可以说,这六个孩子的“突然死亡”,并非是无法预料的偶然事件,而是危机长久积累的一次集中暴发,他们是千千万万个农村娃生存境况的真实体现,是长期漠视的牺牲品。由此,又引出一个更为深远的话题:谁来关注农村教育?谁来关注农村孩子?
目前,我国的教育财政投入占GDP不足4%,放眼全世界,这都是一个较低的比率。然而更为关键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之间,教育投入的严重不平衡,譬如城市与农村,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差距究竟有多大?笔者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但是我想,一些事实的对比也许会比简单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当农村孩子跋山涉水去上学的时候,我们大学里正兴起打高尔夫热;当农村孩子坐在漏风漏雨的低矮教室(如果还能称得上是教室的话)上课的时候,耗资几百万的大学校门已经傲然挺立……更奈张的是,当许多农村孩子还面临辍学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已经无耻地进入了暴利行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平等权,已经写入了宪法。但面对这六个孩子的“突然死亡”,我们有必要重申一句:这种平等权,是基于每个中国公民的,不管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城市家庭的“小皇帝”,还是贫困山区的乡下娃,都应该能够平等地享受。
前一篇:“制度外求解”闪烁行政智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