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日报《沿边行》之二十五:俄罗斯的小木屋

(2009-10-18 07:58:17)
标签:

黑龙江日报

沿边行

卡车

蒜薹炒肉

张海薇

俄罗斯

旅游

分类: 图片新闻

 

http://epaper.hljnews.cn/hljrb/res/1/20091016/84261255646460169.jpg
“小木屋”的女老板张海薇(右一)和很多俄罗斯卡车司机成了好朋友。本报记者 王志强摄
                                   

  □ 本报记者 孙  昊 潘宏宇 

  徐大勇 李  

  绥芬河,有个“小木屋”。在俄罗斯滨海边区,卡车司机都知道,亲切地称它为“玛丽娜餐厅”。据老板张海薇讲,她也搞不清楚是谁给起的,总之,这个名字在异国他乡叫开了,凡是开车过来的,都会到这里歇歇脚,吃顿地道的俄餐,来杯带劲儿的伏特加。

  临近中午,记者一行本想过去看看热闹,可忘了俄罗斯滨海边区与这里有3个小时时差,他们的午餐已经结束了,这里变得空荡荡的。女老板端过来几杯浓浓的红茶,与我们聊了起来。

  张海薇说,她在这里开饭店已经十几年了,门前就是通往绥芬河口岸的路,来来往往的车很多。刚开始,她的餐厅紧靠道边,外墙贴着木板,形如“小木屋”,颇受俄罗斯人喜欢,尤其是她的热情、善良和诚恳,很快就在卡车司机中传开了。

  2000年,来自海参崴的尤拉有一次喝醉了,将厚厚一沓订货款忘在了餐厅,张海薇发现了,立刻替他收起来,待尤拉第二天醒酒后,才把钱交给他;去年,乌苏里斯克司机谢廖沙心脏病突发,多亏张海薇将他送到医院及时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多年来,她与俄罗斯卡车司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常常收到咖啡、巧克力等小礼物,有些司机天天“长”在餐厅,皮包、证件等贵重物品,干脆就存到她这里。

  每天口岸过多少辆卡车,张海薇最清楚。据她讲,边贸火爆的时候,“小木屋”一天迎来400多人,从早晨4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刚开业时雇的几个俄罗斯厨师、服务员,因为太辛苦没过多久就都辞职了。没办法,张海薇只能边学边干。晚上,手拿字典,挑灯夜读,研究从俄罗斯捎回来的菜谱;白天,按照客人要求,结合学习心得,大胆进行实践。她对记者说:“最初那段时间,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人要‘家常煮土豆’,让我做成了‘炒土豆丝’;有人要‘蒜薹炒肉’,我给端上了一盘‘大蒜炒肉”。”

  “不过,现在我们老板可不一样了!”餐厅的服务员在一旁插话说:“无论是肉饼、沙拉,还是苏伯汤,只要是俄餐家常菜,我们老板都会做。”

  打拼了十几年,如今的张海薇特别盼望着过节、闭关,希望能休息几天,但每当看到慕名而来的俄罗斯卡车司机,张海薇心中又不由生出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让她忘记了疲惫,努力把“小木屋”的生意经营得更好。

 

  

 

记者手记:

 

对俄经贸的“晴雨表”

 

十几年来,“小木屋”收入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绥芬河对俄经贸的变化。最多时,它一天接待过400多人;最少时,光顾这里的卡车司机不足100人。

  然而,不管多与少,它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始终如一,让每一位俄罗斯人高兴来,满意走。雨天,尽量把乌云拨散;晴天,让天空变得湛蓝。这就是在沿边开放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小木屋”。

 

 

http://epaper.hljnews.cn/hljrb/html/2009-10/16/content_44658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