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虹 本报记者 谢平司汉科 张平
在中俄界江黑龙江孙吴县江段主航道北侧,有一个面积4.73平方公里的小岛,中方称作王阿木河一号岛(以下简称“一号岛”),俄方称为韦尔赫涅孔斯坦季诺夫斯基岛。在1999年之前,一号岛是中俄双方争议领土。1999年中俄达成相关边界协议之后,该岛正式划归俄罗斯,但岛上有孙吴县沿江乡胜利屯村村民开垦耕种的4500余亩耕地,占该村耕地面积的80%,岛上的农作物收成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该岛划入俄罗斯10年来,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相关协议,胜利屯村村民每天依然坐船过江登岛耕作。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农民要随身携带当地人称作“护照”的两个证件——分别由中俄两国相关政府部门颁发的中俄经济合作共同利用区出入境通行证”。农民怀揣“护照”过境种地,形成了黑龙江千里边防线上独有的景观。
胜利屯村位于黑龙江畔,全村637人,191户人家,家家都在一号岛上有承包地,主要种植大豆,现在有105名村民持有上岛的通行证。
这个村的老支书、69岁的宋宪增回忆说,胜利屯村是上世纪50年代由山东移民建起的居民点。到了70年代,随着人口的增加,村里土地明显不足。村集体1980年向上级打报告要求上一号岛上开荒。1981年6月15日获批同意。农民们划着船登岛开荒,拖拉机过不了江,农民便将40多头(匹)牛、马赶入江中,农民坐在船上手牵缰绳将牲口带过江。由于错过了农时,当年只种了一茬西瓜。第二年快开春时,趁黑龙江尚未解冻,农民们将拖拉机开上了岛。岛上的地真“有劲”,村民们当年就有了好收成。后来,他们又在岛上建起仓库、水泥场院等设施。
如今,村民们用汗水开垦浇灌的土地成了俄方领土,但村民们好像都已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村民张三群说,只是现在登岛耕种要带“护照”了,因为俄方随时可能登岛检查。若是两国颁发的证件少了任何一个,都会被立即驱逐。岛上种地也因为要受俄方的管理而有了种种限制:人员不能在岛上过夜;所用的化肥、农药有严格的限制;所用的方便袋、化肥包装等都不能遗留在岛上,必须带回;不能砍树、烧荒等等。
与俄方达成的过境耕种协议五年一签,第二次协议于今年底即将到期,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次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地方政府已准备在别处为胜利屯村的村民们安排新的可耕地。
|
|
胜利屯村原是一个穷村,上世纪70年代在沿江乡有句顺口溜:“东屯的车子西屯的表,胜利屯的破棉袄。”说的是别村的农民家里有自行车、手表,而胜利屯村农民只有一件破棉袄。
土地少而贫瘠,不甘心受穷的胜利屯村村民们登上荒岛开垦土地,逐渐摆脱了贫困。现如今,村民们早已拥有了各样家电、机动车、现代化的农机具,还有4栋6层高的公寓式楼房正在施工建设,年底全体村民即将搬迁入住。规划中的孙吴县对俄口岸也将移至胜利屯村,村民们正在谋划利用口岸优势,发展相关产业。
时代的变迁、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可能会使村民们失去界江中小岛上的耕地,但只要积极谋求发展的进取精神不变,胜利屯的村民们一定会拥有更广阔的新天地,因为他们身体里流淌的是祖辈“闯关东”的血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