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詹德的下台之谜

(2007-12-04 23:05:42)
标签:

IT/科技

詹德

离职

摩托罗拉

战略失误

詹德下台了。最近,摩托罗拉宣布,詹德将于2008年1月1日离职,接替他的是现任总裁兼COO、年仅47岁的格雷格·布朗。詹德从2004年1月上任,到离职,共4年时间,却在摩托罗拉业绩下滑中离职,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式。
 

此前,我颇为看好詹德,但也对其面对的重大挑战做过分析《摩托罗拉:真正的变革之痒(系列5) 》现在看来,詹德没有解决这一变革之痒。如果拿詹德跟惠普CEO马克.赫德对比来看,也很有意思。我认为,詹德的下台,除了业绩方面的直接原因,也有几个重要的战略失误:

 

1、华而不实的无缝战略。詹德在上任摩托罗拉CEO后,曾经提出一个伟大的无缝战略,有不少CEO都属于愿景导向型,詹德也属于这种CEO,但是,远见如果华而不实,或者无法落地,反倒会伤害CEO的个人品牌,最终出现可怕的局面:过分承诺,无法兑现。马克.赫德则是采取的“从不过分承诺,但超额兑现”的策略,却大受华尔街欢迎。詹德的“无缝战略”从方向上看,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失误在环境认知上。现在的IT市场,跟十几年前大不一样,我曾提倡一个词汇叫“消费者投票权”,过去,公司制定一个战略,让消费者去被动接受。现在,环境发生了变化,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里,如果还是一意孤行,就容易孤掌难鸣。

 

2、詹德不是一个深谙手机生意的人。虽然詹德一直提倡设计为王,好多媒体也对此做了积极报道,但是,从詹德这四年的表现来看,他对手机业务的深刻了解上不够。其失误有三:

       A、对“设计”理解不够深刻。“好设计”的第一重境界是有很“酷”的产品,这方面,摩托罗拉以V3为标志,做了不少尝试。但是,好设计的更高境界是“酷”体验,这是全流程的事情,是一种基于消费者情感的诉求,诺基亚在这方面的段位要比摩托罗拉高一点。

       B、对技术趋势的误判。《商业周刊》也批评道,詹德没有把握上3G的节奏,同时在芯片供应商上不够前瞻性。现在看来,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技术趋势上的距离正在加大,诺基亚已经开始向互联网公司进军了,摩托罗拉似乎仍在互联网的大门外徘徊。

       C、对产业的理解不够有远见。我看GFK的报告,2004年是一个分水岭年,2004年前,是明星机型的天下,几款明星机型占据市场份额的大部分。2004年后,是细分市场的天下,明星机型主导市场份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这方面,摩托罗拉似乎仍然沉寂在过去“一机救主”的幻想里,不断地强化V3超薄机型的姊妹版,而缺乏系统化的竞争力。打个比方,诺基亚的所有机型大概会分为几个档次,1500元以下的,1500-2500元的,2500元以上的,它的价格浮动基本在这三个区间调整,换句话说,它的高端机型不会一下子降到低档价位上。而摩托罗拉显然没有这样的考虑,一些高端机型,几个月后就飞流直下三千尺,影响顾客购买的体验。

 

3、从企业文化变革的角度看,詹德对摩托罗拉的“破坏性”不够强。詹德一直说“我每天都在寻找‘破坏’摩托罗拉的方式”,但从现在看来,詹德对摩托罗拉的破坏性不够强,他的变革更多是小打小闹。这方面,我比较认同HP前CEO卡莉的观点,对那种大公司而言,一定要有外力刺激,才能真正形成文化冲击。对现在的摩托罗拉而言,内部的裁员动作不够强力,也需要外来文化刺激一下,比如通过并购稍大公司。

 

这一切未尽的变革悬念,只能有待詹德的下一任。

 

相关文章:联想海外鏖战5:联想供应链的真正挑战

         联想海外鏖战4:联想的新品牌战略与品牌挑战

 

         联想海外鏖战3:联想与明基、TCL海外路径的真正差异在哪?

 

         联想海外鏖战2:柳传志“战略是什么”

 

         联想海外鏖战1:杨元庆的妥协与进攻

 

         史上最牛的职业咨询:如何嫁给50万的人

 

         《快品牌》姊妹版出炉:鱼向反方向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