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品牌非主流观察 |
昨天上午,听到罗林斯辞职的消息,稍感到一点意外,毕竟几天前还在听他的演讲。但是,罗林斯的辞职也并不意外,这几年来戴尔表现一直不好,对于强调问责制的戴尔公司而言,总得有个“替罪羊”吧。
罗林斯辞职后不久,迈克尔.戴尔接受《财富》的访问时,我对重掌“帅印”感到兴奋。在未来几个月内,相信大家会看到戴尔更多的变化。对罗林斯的未来,有的人猜测会不会加入联想,甚至有人猜测他会在1年后重返戴尔。
最为关键的是, 迈克尔.戴尔能否戴尔再度兴奋起来?
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来看待戴尔的难题,以及迈克尔.戴尔的拯救难题。
1、在美国IT厂商中,和外部人士的分类方法不一样,一些内部人士更愿意把那些IT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方法论型,即想清楚了再干,比较重视计划,比如IBM;一类是管理实践类,即先把事情干成了再总结经验,比较重视速度执行,比如戴尔、康柏等。对现在的戴尔而言,他的那些所谓秘密武器,已经没有秘密可言,迈克尔.戴尔需要重新升级自己的管理实践。
2、戴尔直销模式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是资本策略,这在很多商学院的课堂上都又讲过,总资产回报率(ROA)=净利润率X总资产周转率。很多公司是靠提高净利润率来提高ROA,而戴尔则是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来提高ROA,事实上,这也是直销模式的另一种精髓。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在采取类似的资本策略,戴尔的这种独特性变得不明显了。
3、2000年左右,许多IT大佬都面对一个战略分水岭,即所谓后PC时代难题,也分为左派和右派,左派认为未来的方向是企业级市场,以IBM为例,它卖掉了自己的PC;右派则认为未来的方向是消费类市场,以HP为例,它买了康柏。戴尔选的是当左派,N年前,戴尔80%的销售额来自个人计算机市场,而现在,戴尔80%的重点应该在企业级市场。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消费级市场的增长要远远大于企业级市场。因此,惠普超越戴尔,是源于5年前的决策,而非现在。迈克尔.戴尔如何看待下一个五年?
4、组织能力、文化基因、公司精神,这些软竞争力才是戴尔变革的关键,和以前相比,在戴尔员工心里,戴尔还算不算top
one级别的公司?如果不是,迈克尔.戴尔将如何反思?
5、戴尔需要重新想象,戴尔2.0从目前来看只是强化客户服务、设计战略等。也许,迈克尔.戴尔本人也是戴尔2.0的强大敌人。
6、不管如何,戴尔都是一个善于拥抱变化的公司。对于迈克尔.戴尔重回总舵主位置,我和大家一样都满怀好奇。而戴尔的变革话题,无论如何进行,都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所在,值得深度关注,深度学习。
前一篇:在乌有之乡演讲“快就是慢”
后一篇:惠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