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科技非主流观察 |
最近,《华尔街日报》评选出了本年度的最佳和最差广告,苹果公司一个主题为“买一台MAC”的广告荣登最佳广告之列。
倒不是在恭贺苹果获奖,而是想借此探讨一下苹果公司独特的广告模式,众所周知,乔布斯及苹果的公司精神就是“与众不同”,要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成为与众不同的公司,乔布斯的着装也是很与众不同。在广告模式上,苹果如何与众不同?
很有意思的是,在广告模式上,特别是在MAC产品上,苹果采取了“PK模式”。
苹果正在MAC发起进攻,以2005年的数据为例。2005年12月,苹果电脑向美国证管会递交的报告显示,在2005财政年度中,苹果的广告费用为2.87亿美元,较一年前增长80%,但苹果的销售额也出现强劲增长,尤其是iPod更见凌厉,是上一会计年度的3倍。苹果2005年的研发费用高达5.34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9%。
MAC的广告PK模式有着悠久的传统。许多人都对苹果那则著名的《1984》印象深刻。1984年,苹果公司花“血本”为Mac制作了一个60秒的广告,在美国超级杯橄榄球大赛的电视转播中播出,这个广告巧妙地借用了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的名字和背景,向世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苹果产品将使人们从电脑霸主IBM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现在,MAC又坚定不移地PK起了PC,甚至PK起微软。
2006年11月底,苹果公司推出了新一轮“买一台MAC”系列的广告,这三则时间为三十秒钟的广告片沿袭了上次广告的手法,仍然采用了PC和Mac对话的方式。主题分别是Gift
Exchange、Sales Pitch和Meant for Work。
MAC再一次把PC嘲笑的体无完肤,以Gift
Exchange为例:情节是PC和Mac在圣诞前夕互赠礼品,Mac送给PC的是一个精美有趣的iPhoto相册。做为回报,PC送给Mac的则是艰深难懂的C++GUI编程指南。
这种广告PK模式也是其他公司爱用的招数,但是,难得苹果20多年如一日地保持这种PK精神,这也让苹果的品牌性格更为鲜明,而且在商业和娱乐之间又一个很好的平衡。要知道,姚明出演的第一个商业广告,就是苹果MAC的,大个子的姚明拿一台MAC
G4,一个侏儒却拿一台新G4,进行自我PK。简直是不把PK精神进行到底死不罢休。
前一篇:eBay+Tom:未来的最大悬念
后一篇:CEO的新恐慌:扁平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