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戴尔因何“惰性”起来

(2006-09-21 13:43:59)
创新戴尔因何“惰性”起来

8月份,在澳大利亚的机场,戴尔笔记本被视为是“危险品”而需要卸下电池。在得克萨斯州圆石城的戴尔总部,戴尔CEO罗林斯也遇到被“卸下”的危险。8月中,罗林斯在接受CNBC采访时就被问道,在与迈克尔·戴尔共用的办公室里他还能呆多久。

戴尔的确进入危险时刻,倍受华尔街质疑,今年第二季度戴尔的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0.2亿美元骤降到5.02亿美元,降幅达51%。随着戴尔股票的市盈率从2000年的58倍下降到22倍,很多蓝筹股票投资机构开始撤离。这对强调业绩为王、净利润指标的戴尔而言,的确不是好消息。

在中国,最近出现的换芯事件、问题电池事件以及高管跳槽事件,也令戴尔进入“多事之秋”。

最危险的是,随着迈克尔·戴尔的步入中年,昔日生猛而创新的戴尔似乎惰性起来。
 
戴尔的创新惰性

22年前,迈克尔.戴尔凭借直销模式在PC行业掀起了一场革命,并成为创新的代名词。今天的戴尔却在创新上显露出一定的“惰性”——缓慢、因循守旧、不够酷:

1、创新惰性: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戴尔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进行太大更新。在技术创新方面,节俭的经营方式使它在产品研发、投资未来技术上捉襟见肘。以低迷期的2002年为例,IBM的研发投入高达47.5亿美元,占营业额的5.9%,惠普研发投入有33亿美元,占营业额的5.8%;戴尔仅为4.55亿美元,占营业额的1.3%。

2、品牌惰性:戴尔最近可谓是失误连连,因出售的笔记本芯片与广告不符,戴尔公司在多个国家成了被告。戴尔的新闻发言人杰斯·布莱克本把这次事故归为公司的“营销失误”,但戴尔的多次“营销失误”,已经构成了有一定杀伤力的“品牌失误”。昔日很酷的戴尔品牌似乎陈旧起来。在Interbrand、《商业周刊》的“2006年全球品牌百强榜”中,戴尔的品牌价值为123亿美元,排在Google之后,品牌下降幅度为7%。

3、对客户的惰性:戴尔黄金律其中一条就是“不断聆听顾客意见”,与顾客结盟也是迈克尔·戴尔的创新原点,即:把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上,去除零售商的利润剥削,把这些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消费者。但是,功成名就的戴尔却对客户怠慢起来,根据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戴尔2005年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仅为74,下降了6.3%,在整个行业中降幅最大。

在巨大的供应链系统下,顾客的体验不可避免地被忽略,有专业人士则表示,戴尔的成本节约战略使它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一个数据是,2005年11月,有3000多戴尔客户每周平均要等30多分钟才能得到戴尔客户服务中心电话的帮助。在中国,戴尔一直被冠以“傲慢”的名声,最近频发的多起事件也使戴尔的客户满意度坠入低谷。
 
因何懒惰

戴尔因何变懒?不妨看看迈克尔·戴尔如何管理创新,在《戴尔战略》中,他明确表示,“当我们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成长时,可如何还能维持挑战者的精神。到目前为止,我在管理上遭遇到的最神秘层面,乃是‘文化’。戴尔的最大威胁并不来自任何竞争对手。我们的威胁来自于自己的员工。”

管理学者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不止一次对戴尔文化发出批评,并把其归结为戴尔惰性之源,他表示,戴尔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灵感和渴求的,在他们需要发挥想象力的时候,戴尔公司文化却只能去谈论执行问题而非理念的变革。

在早期,戴尔试图建立起“个个员工皆为老板”的企业文化,现在,它已经被众所周知的“业绩为王”所取代。也就是说,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关注每一美分的经营成本——并将之转化为至少25美分的经营利润”。戴尔一位前任经理称,“Direct from Dell”(直接模式)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戴尔公司内部任何突破模式的想法都是不被允许的。

的确如迈克尔·戴尔所言,员工正成为戴尔的最大威胁。现在已经有六名戴尔高管跳槽至联想,他们是:威廉·J·阿梅里奥(戴尔高级副总裁)、麦大伟(原戴尔中国总裁)、David Schmoock(原戴尔公司副总裁)、童夫尧(原戴尔中国华东区销售总监)、Sotaro Amano(原戴尔日本家用及商用销售业务总监事)、Christopher J. Askew(原戴尔副总裁)。
迈克尔·戴尔曾强调要在三个层面投资于员工:责任、荣誉和有福同享。但现在,这种愿景被“业绩为王”的文化压得不知去向,甚至被成为三大“火坑”之一,导致员工归属感弱。联想CEO阿梅里奥显然深谙戴尔软肋,所以频繁挖人。
 
温和地反击

同样强调“惟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迈克尔·戴尔,显然不会对这种“惰性”熟视无睹。“强调自省”也是戴尔文化的另一个核心,即戴尔深信公司的现状从未达到尽善尽美。

事实上,戴尔也展开了一系列反击行动,即以客户关系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的修补。戴尔正在投入1.15亿美元以提高服务水准,戴尔新来了一位客户服务总监理查德·恩特。戴尔在全球范围内召回410万块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锂电池,由此成为戴尔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召回事件。戴尔继续强化“开放式创新”模式,不止于从客户体验中汲取创新智慧,也充分发挥企业战略联盟和竞争对手的创新作用。在一次发布会上,戴尔中国总裁刘峻岭甚至表示,“如果戴尔以前给大家造成了‘傲慢’的印象,我希望从我开始改变。”

戴尔也在强化顾客体验上进行投资。比如,拥抱设计战略,扩大设计中心的投资,3月份戴尔进一步扩大戴尔中国设计中心的规模,今年内该中心将增加200名设计人员。戴尔甚至模仿苹果开起了戴尔体验店,在中国,戴尔首家产品体验店开在重庆。
戴尔的温和反击,是否能取得效果,仍是一个悬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