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迪斯尼“拒客事件”的正面与反面

(2006-02-10 11:10:24)
迪斯尼“拒客事件”的正面与反面
提及“拒客事件”,香港迪斯尼行政总裁安明智多次低头以手掩鼻,哽咽连连
 
 
金错刀: 
  迪斯尼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向顾客说不”而引起轩然大波。
 
  2月1日、2日两天,迪斯尼乐园在入场人数达到上限后关闭园门,香港迪斯尼发生了数百名中国大陆持票游客被拒之门外,并一度试图强行入园的事件。问题源于迪斯尼乐园的一项系统,即所售出的门票有效期为6个月,但没有注明具体入园日期。那两天,因园内游客已经爆满,数百名持有此类门票的游客被拒绝入园,其中许多游客来自中国大陆或台湾。
 
  相对于香港媒体的口诛笔伐,我反倒以为迪斯尼“向顾客说不”有其特别的正面意义。迪斯尼“拒客”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避免过度使用,对迪斯尼这种制造体验的公司而言,它的最大使命就是贩卖快乐体验。这种快乐体验不是产品,也不是服务那么简单。事实上,勇于“向顾客说不”也是那些很擅长体验经济的共性,比如,西南航空公司,它就没有头等舱,也不对号入座,不采用任何预订方式,不提供餐饮服务,不提供行李转机服务。但是,这些丝毫没有降低西南航空公司的顾客满意度和快乐体验。相对于国内旅游业“不向顾客说不”而带来的极其糟糕的旅游体验而言,迪斯尼的“向顾客说不”也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从反面来看,迪斯尼面对危机的反应不够迅速,处理方法也比较生硬,虽然,事后做了不少补救工作,但是,感觉仍不够到位和彻底。

 
邵颖波: 
  这个有点小题大作了,我甚至还很欣赏迪斯尼。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他们开始估计失误造成的,任何一个公司都避免不了犯类似的错误,关健是能够自己承担下来。有错就担下来,这肯定不只是实力大小的问题,而是公司道德问题,法人人格问题。当然也可以说没是市场压力使得他们必须出来承担,这样说,肯定能获大多数人的同意,认为外国公司天生是好人的想法肯定有点傻。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如此,不也是非常正常吗?就应该这样,正是商业的内在精神起作用,它起作用的方式就是这样。记得美国的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谈过这个话题,说企业的责任问题,他说企业唯一的责任就赚钱,在合法的情况的下赚更多的钱,而很多同时利他的行为会成为其附属品随之而来。以前有个外国朋友跟我说,你们怎么那么爱说双赢啊,太傻了,你要双赢那是不可能的,你只管自己赢,才能得到双赢。
 
袁岳: 
  这是一个所谓“商业两难窘境”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没有简单的完美方案,你必须有一种代偿方案来进行适当处理。很显然,只是YES 或者NO的做法都不好,也就是说拒绝或者放行都可能不是特别好的方式。代偿模式的最可能的解决方式设计可能是:不是使用简单的拒绝方式,而是使用替代方式 比如持同一票在其他约定时间可以同时两人入园。
 
  在航空公司的模式有一种情况,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因航空公司的原因不能起飞,他们帮助你转换飞机并同时升舱,或者还奉送一张本公司的免费机票。这就是典型的代偿模式。
 
  我的看法是在服务业中重视代偿模式,这是一种解决暂时窘境,也是维护顾客长期信心的服务措施。
 
张中锋: 
  一方面,迪斯尼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后来,迪斯尼的具体做法也非常勉强。迪斯尼有点不把顾客当顾客,客户和用户是不一样,迪斯尼是和买票顾客有契约关系的,单方面的“拒客”是不合适的。我唯一想到的是,它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的产生。最重要的是,没有把带来更多欢乐的理念放在内心,在管理上没有经过审慎的思考。从公关上讲,是失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