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肤浅是人的惯性

(2009-03-21 09:33:24)
标签:

惯性

终身教职

肤浅

学问

研究

杂事

杂谈

分类: 学界风云

上周我接到一个教师组织的电话,邀请我参选管理委员会以及做组织的秘书。接到电话后我感到很荣幸,对于一个入校没多久的年轻老师,这样被人惦记着,受邀做抛头露面的工作,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不过还好我没有小人得志、语无伦次,牢记任何重要事件都得先思后行,当时就告诉人家我要和系主任商量一下再答复。兴冲冲跑去和系主任一说,当场被泼了冷水:你还是先把系里的工作干好吧。

 

既然顶头上司不支持,我也只好淡定,回家还恋恋不舍,和几个好朋友商量,果然是旁观者清啊,他们笑说我为了逃避做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宁愿选择做“busy work”,日程貌似排的满满的,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成果。这对我将来申请终身教职有害无益。

 

前段时间,文怀沙“大师”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不过是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浮躁肤浅太容易,深刻内敛太艰难。为什么能做好研究的总是少数人?搞研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而且有意义、有创新的idea不可能天天冒出来,因此还得耐得住寂寞。真正的学者要不停的读书,不停的思考,哪来的时间搞那么多杂事?不是说这些社会活动不重要,但对于一个年轻学者来说,搞好学问应居首位,教学为次——教学互长,和学生的交流常常迸发思维火花。实际的说,如果我现在再找工作,人家看的还是科研成果,为学校奉献了再多服务并不能为我加多少分啊。将来学术地位稳定了以后,再回馈社会也不迟。

 

时间有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禁光动嘴皮子耍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