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游记之欲望都市——纽约(4)

(2006-01-17 21:34:59)
分类: 新西游记
美国游记之欲望都市——纽约(4)

8点档的音乐剧把人们都聚集到百老汇了,人山人海,不过也井井有条。排队等入场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是衣着讲究的中产阶级模样的白人,也有合家来的,少数是象我这样的年轻旅人。我还刻意穿了一条格子长裤而没有穿牛仔裤。虽说看音乐剧不过是纽约人最普通的休闲方式,穿得过于随便还是不尊重剧院和演出的。

 

进得剧场,舞台顶上坠下的盏盏淡黄色吊灯先吸引了我的目光,高高低低得把舞台照射的煞有气氛。我的座位是在4楼的倒数第三排,幸亏剧场不大,还是能把舞台看得清清楚楚的,以后也照买最便宜的戏票得了,绝对物有所值呢。领座员耐心得向观众宣传纽约的法令,规定在剧场内任何时候不能使用手提电话,也不能拍照。回想起广州的电影院设备先进和美国的不相上下,可惜法令没有跟上。看电影本是件愉快的事情,我又是个相信每一格胶片都凝聚着导演意图的有心人,很反感剧场里打手机的家伙们。在此也不评说素质不素质的事情了,那个由不得人控制,但是法令是完全可以对此类行为进行限制的。

 

小型乐队穿着戏服坐在舞台的一角,随着他们的入场,剧场的灯光也暗下来,几位头戴犹太人小帽子的犹太观众匆匆入座,不知道他们会怎么看这部讲述19世纪俄国犹太人生活的音乐剧。当“TRADITION”的歌声响起,演员高超的演技和唱功马上如磁石一样紧紧的吸引住了全场观众。故事说的是,俄国沙皇统治后期的一个小村子里,穷苦的生活并没有压抑住犹太人乐天的天性。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仍一如既往。一对卖货耕种为生的犹太夫妻有五个花样年华的宝贝女儿。犹太人的传统和许多历史悠久的民族的传统一样,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不可和外族通婚,还得有媒人从中拉线。可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年轻人渴望冲破传统的束缚,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可爱的犹太老爸,在传统和女儿的幸福之间无奈的挣扎,最终还是他对子女无私的爱战胜了传统的力量,他还想方设法说服了迷信守旧的妻子与族人,过程中笑料百出。故事的最后,迫于政治压力,全村的犹太人各奔东西,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俄国,有的投奔了美国的亲友,有的步向了圣城耶路撒冷……这部著名的通俗音乐剧,以轻松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实际上相当沉重的故事。犹太人几千年来都处处受压迫,即使是今天,反犹太势力仍然十分强大的存在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中国几百年前因为和西方通商的关系,一些善于经商的犹太人也来到了浙江一带定居,不过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寻找到他们的影子,他们已经完全和汉人同化了。不过世界上多数的犹太人,仍然实践着犹太教义,保持着独特的传统生活习惯。我并不了解犹太人受歧视的根本原因,有人说是因为犹太人祖先在圣经新约里的所作所为,况且犹太教徒并不相信耶稣基督,从根本上和基督教义背道而驰,在天主教与基督教主宰的西方社会自然受到排挤,也有人说是因为犹太人过于精明,固执得坚持着传统,比如还做传统黑色衣着,限制妇女自由等,搞犹太人小圈子,不愿意和外族交流,所以也怪不得其他人不接受他们了。来了美国这个世界人种、民族、宗教和文化的超级大杂烩国家,我才深深的感到,种族歧视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历史渊源深厚,其实并不仅仅是肤色的问题。

 

百老汇这个全世界最出色舞台剧、音乐剧演员与音乐家汇聚的地方,果然是名不虚传,每个演员,无论戏分多少,都表现专业,毫不含糊。一天一场甚至两场的演出,一个星期7天,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仍然保持着满腔的激情连轴转上数月,甚至数年的。还有那些未成年的小演员,他们又是如何趴在后台的梳妆台上完成作业的呢?不难想象,没有对于表演的异乎寻常的热爱,没有演员或者乐师能够成功的在百老汇站住脚,也无法忍受这样高负荷的工作。

 

足足3个小时的精彩表演后,仍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的我愉快的步出剧场,时代广场仍似白昼一般亮堂拥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