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数年诅咒,超级中学大起伏转自《无言升学新讲堂》

标签:
无言升学新讲堂北清人数高考人大附中清华附中 |
假如有一天你也不免凋残,
我只有个简单的希望:
保持着初放时的安详
引自北岛最早期诗作——《五色花》
北京高考。如前文所述,分子在拼,分母爱谁谁,呈现了一种半拼的状态,
所谓分子与分母简单描述便是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区分,
众所周知,即便是重点中学也有差别,在北京,由于名校众多,重点中学可以区分为超级中学、强市重点、强区重点及弱市重、弱区重,这样四类重点校。
很长时间以来,北京高考的特点之一,便是:超级中学决定超级高考。
所谓超级高考,意思是高考考入名校的数据很漂亮,以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为重要指标。
但北京的超级中学的概念是随时间推移而有变化的,北京家长往往因自己升学年代距今间隔10年以上而往往有错觉,有一部分人的错觉尤其严重,因为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北京1990-2010年的岁月里。
上图是2009-2019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变化图,考生人数的减少对北清名额的减少影响不是很大。
超级中学,在2000年以前,仅仅指四中、实验中学,最有名的例子是高晓松作
为清华大学子弟,舍近求远,放弃清华附中去城里读四中(那时还没有建成四环路,更没有五环路),高晓松所在班被称为北清班,意思是他班里的同学不出意外,都能考上北大或清华,
但自2004年高考开始,人大附中崛起了,超级中学从城区双雄进而变成海西双雄对决,一直到2010年双雄仍然在北清录取人数上具有巨大优秀。
图一,北京2所超级中学最近19年北清录取人数变化曲线
图二,北京九高中9年高考北清录取人数走势图(传言版)
图三,2011年-2019年9名校考取北大清华人数图(传言版)
图四2017年-2019年9名校考取北大清华人数(传言版)
从图4可以看出,第二阵营、第三阵营的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每个阵营各有1、2个学校的名次在下滑,均不约而同地下滑了两位。
与2019年的排序相比,仅仅是师大二附中的排位在2019年下滑了2位。
名校名次升降一两位,并不值得大呼小叫,某附中持续下滑才是当事学校家长心中的剧痛,
而对更多家长所需要关注的是名校高考成绩连年起伏不定,尤其是有奇数年低谷现象。
从图二中可以看到越是排名靠前的学校,奇数年低谷现象越明显,虽然人大附中2019年高考北清录取数据很好看,但实际裸考成绩并不理想,上文已经提到的刘姥姥访谈录中谈到的今年高考前的最后2个月大挽救,很多同学从状态不好而奋起,最后靠加分进入北京大学(上文提到清华附中今年有88个同学考入清华大学,以致于其他学校考清华大学很难考。)
从2019年的自下而上的排序开始观察,
1,北大附中在9校中的表现最特立独行,除13、19年出现低谷以外,15年、17年反而逆其他学校而出现高峰。
师大二附中 长期
困扰于生源,一方面其生源主要来自师大子弟及狭窄的德胜学区
2,8中、101中,今年高考出现大面积上升现象,可喜可贺。
8中、101中拉近了和西城双超级中学 在北清录取人数上的差距。这两所学校 中考 所吸收的生源,多数分布在各自区排1000-1500名之间,这个区段的学生在中考阶段属于优秀学生中的中后段,群体的可塑性强,经过培养以后具有考取 北大清华的实力。
3,位于西城区的双超级中学奇数年低谷现象最明显。
这两所名校原本是北京市的超级中学,但连续很多年已经拿不到北京最强悍的 生源------海淀尖子生了,高晓松之类的现象不再有,整个西城区,自身的生源又先后受到2012年 灭 奥、2014年房 教改的两次大规模冲击,初中优质生源最先瓦解,而中考招生从全市范围招到的数量偏少,仅2位数,更多的还是以本区生源为主。以目前状况看,保持高排名的均分易,再现昔日辉煌难。
4,十一学校近三年的走势也完全不同于奇数年低谷现象,呈现的是奇数年奇迹,随着新校长的接手,十一越来越接近于超级中学的成绩,十一中学强大的竞赛培养能力,毋庸置疑,去年受挫于综合成绩尤其是文科成绩不理想,今年一举翻身,连文科成绩也扶摇直上。但是否能成为京城第二霸,有待实践检验,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在贵爷的支持及田校长的领导下,成功几率不低
5,清华附中这两年考取清华大学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闷声发大财的典型,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已经固化,因而以后,最不易受到奇数年现象的冲击。但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录取之比超过44:1,这本身说明了很多问题,学校教学以外的因素明显喧宾夺主了。
6,从数据上看,人大附中今年没有受到奇数年影响,除了刘姥姥力挽狂澜这一最有力的理由外,强大的博领、自招加分的群体实力也发挥了威力。以往偶数年的裸考成绩好,加分不起作用,但在考运不济的奇数年,加分作用就特别大,比如,一个671分的理科学生有10分加分就可以被北京大学录取,超越了679分但没有加分的很多竞争者。从各方面的资料讯息看,人大附中今年获得加分的学生人数远超过100人。这好比学校凭借竞赛生源高度聚敛的巨大优势,构筑了一道坚强的防波堤,防止外来的无形大手对自己学校高考成绩的巨大干预。
外来的无形大手?
围绕着奇数年低谷现象,我首先能想到的是一系列疑问:
第一个疑问是,北京高考奇数年减招了吗?
答案是没有,至少没有大规模减招,但有M(民)D(大)F(附)Z(中)现象
第二个疑问是,名校不约而同低谷,那些低谷年谁受益了?
答案显然是非名校受益,也就是不在名单里的MDFZ及市属重点受益。
第三个疑问是,为什么这么多京城名校年年波动?
很难一下子找到答案,我们用排除法:
首先排除学校教学出现波动现象,
理由是老牌名校教学质量高历史积淀雄厚,不可能出现年度波动。
其次,考察当年考题难易程度。
难对教研实力强的名校有利,易对非名校孩子追分有利,但对有大量加分护持的学校更有利,小白家长还不能理解,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差拉开不大的时候,10分加分更能增加考取北大的几率,从人大附中最近四年的高考北清录取人数变化图形结合实际情况看,这种说法显然是成立的。
但2011-2016年的波动,则没有看到明显的加分护持现象。那时候的无形的手是什么,从考题难易上不容易判断。
再其次,生源的影响有多大?
生源的弱化,对西城双雄2019年的冲击毫无疑问是非常大的。但之前的高考生源,都是灭奥之前的拼奥数时代培养的优秀生,对北清录取人数的整体影响不大,
最后一个疑问,这是有人在控制,还是上帝の手?
我从不相信这么大规模的巧合是随机生成的。
但如果是真有人控制又图什么?
这是真的吗?
这种想象 非常非常奔逸,小升初的家长多半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小升初时优秀生 填坑。
真真假假,随时间而逝去。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