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鸡血和悲伤

标签:
北清人数高考清华附中人大附中无言升学新讲堂 |
浓雾涂白了每一棵树干,
马棚披散的长发中,
野蜂飞舞。绿色的洪水
只是那被堤岸阻隔的黎明
引自北岛最早期诗作——《真的》
我朋友的孩子今年中考,考了558分,与历年相比,分虽不算高,但在海淀区全区排名却很靠前,名次并列第197名,大家都为他们全家感到高兴。
孩子学校没有校额到校指标,所以考名校只能走严格按照区排名的统招渠道,全北京最牛1的人大附中2017年录取分数是563分,对应的区排名是546-652名,2018年录取分数是560分,对应的区排名是666-766名之间。按照往年最差的情况,录取分数线也应该是554分-556分之间。咨询校方的答复也是在区排名500名以内被录取的可能性大。
朋友夫妇虽然谈不上属于海淀鸡血家长类型的,但妥妥也是第二类家长,没少为子女教育付出,尤其是在海淀区升学沉重氛围之下经历了那么多坎坷,每当提起全家拼小升初的往事,我朋友都几乎是泪盈满眶。
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带孩子学奥数、考pet,围绕着大钟寺、黄庄、金源燕茂等等的培训机构风里来、雨里走,多少年无休息日,总算考上了一所著名的民办校。考上以后,没喘几口气,又继续三年披星戴月的新长征,刷题不计其数,做过的的卷子简单称也是以百公斤计算的,。
这下子,考入人大附中有希望了,含辛茹苦的大人和孩子,总算有了美好的盼头。
但最后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这么高名次竟然也没被录取。
更令大人孩子扼腕叹息的是,人大附中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真的是在558分,但同分不同命,
所谓同分不同命,是在总分相同时,按照如下顺序:
1,现役军人子女和现任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初中阶段回国)优先录取(已加分者除外),
2,然后依次以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
3,若三个单科成绩仍相同,则按随机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也是在海淀区,今年中考是545分,分数也不高,但区排名不低,并列区排名1410名,按照去年101中学录取名次1578-1714名来参考,则很有希望。
但很遗憾,101中学今年统招录取分数线是550分,区排名高达789-899名之间。
真是见了什么大头鬼---
震惊兼惋惜之余,这几件事情激发我做了一些更深层面的研究。
首先是上网简单看了一下,与中考家长们息息相关的这么大事情,在网上的谈论却很少,北京现行教育媒体通常不会谈这么琐碎的事情,而总是贩卖焦虑的鸡血派自媒体只是简单的说,这次海淀区各名校统招最低录取分大幅度提升的原因是校额到校指标名额大幅度升高造成。
他们的话能信吗?
当然 不能!!!
让我们回顾一下相关图表:
很多家长光看图表,也只是看得自己一头雾水,让我们看一下名校的招生计划吧。
人大附中和清华附中(作为对比)18年、19年招生计划如下图:
人大附中今年统招名额总共只有143个,并列第197名(实际最低248名)进不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前面240名里面至少有143个学生走统招通道申报人大附中并被录取,海淀区558分及以上的考生当中,人大附中初中就有近100名,从理论且实际也被证实了,人大附中中考够分高分生都走了统招通道。
再看一下两校2019年中考招生的雷达图:
人大附中的教改直升占比最大。
校额到校其次。
很多家长及读者还不了解校额到校是什么。
解释一下校额到校:
校额到校,是在中考时候,北京教委有计划地将重点中学的招生名额抽出一部分分配给校额到校校(享有校额到校资格的是绝大多数普通中学及成绩差的中考重点中学)的一种招生制度。
由于今年人大附中将自己内部的中考高分考生大量推送到统招通道,直升签约的学生分数普遍不够统招最低录取分数线,结果形成下面这张图:
我再将校内初升高(统称为内部直升)及外校政策招生(以校额到校为主)、外校统考三个路径的比例比对,形成了如下示意图:
可怜的小小绿色区域,代表了人大附中以外的今年1万2千名海淀考生中(不通过校额到校)考取人大附中高中的人数。
好夸张呀!
但这夸张背后更为夸张的是,社会对此事的普遍漠然。
细想想,这种漠然,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单次事件影响的学生人数并不大,受影响的人数比例占海淀区考生的7-8‰。
当一个名校的中考统招被消灭,实际受影响最多100个孩子,与多数人看似不相干,
我之所以感到了切肤之痛,只因为发生在我身边。
您怎么看?
无独有偶,有个不便透露名讳的名校其初升高,看分数录取,与不看分数,至少差出一倍人数。
还有另一所不便透露名讳的名校其初升高比例,也远超30%,谁都不敢相信那些全是凭分考上来的。
不凭分,凭啥?
大学子弟、xx子弟,这些是大众可以理解的,
但除此之外的内部直升,是否就该严格呢?!
至少名校得对那些高分却直不了升的孩子们,有个起码交待,不是吗?
升学的怒涛,在汹涌,……
(本文首发于无言升学新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