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升学焦点话题之2:炒房之后,一地鸡毛

(2017-09-18 16:53:00)
标签:

8少

高考应试模式

学区房

炒房

奥娃

分类: 教育

在焦点之1的文章中,我们谈论了当年8少招生话题,当年在八少招生时,也有不止一个家长据说拒绝了八中,也有家长从一开始就没让孩子去参与,理由是一旦参与就会被选上,选上了很难拒绝,所以干脆不参加,据说孩子的爸爸就是少年班出身的,并不希望自己孩子走快速升学的道路。


当然,以上所谈的孩子都是当时公认的人中龙凤,千里挑一,且父母在子女教育上也倾注常人所不能比的心血,那些孩子们后来都进人大附中的早培最强班。坦率地讲,八少招生这样的例子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并没有可复制性。

2017年升学焦点话题之2:炒房之后,一地鸡毛

但对大多数知识阶层家长来说,早教、早培这样的事例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参考意义:如何面对炒房大疯狂之后日益加剧的升学竞争?


众所周知,北京高考应试模式在中学阶段已经成型,家长的策略无非三种选项:


一、 积极应对:

北京高考应试模式是:在小升初阶段考入实验班,并辅助于合适的课外班(不上课外班的例子也有,但高中后劲堪忧),全力以赴争取在中考考入重点中学重点班,然后3年争取考上好大学(北清复交中等需要在全市前700名以内,)。


二、 回避高考:

有出国留学道路可选,当然,出国留学考好大学如爬藤(考入美国常青藤校)也逐渐形成了应试模式,且日趋激烈,只不过对英语要求更高。


三、 放任自流或破罐破摔。

2017年升学焦点话题之2:炒房之后,一地鸡毛

现在争议的巨大焦点在于高考应试模式应不应该渗透到小学阶段?


从教育理念上,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因而北京有些小学的校长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男校长,往往抱持一种传统教育理念: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多玩少学。


只不过,在这种教育理念占主导的区域或学校,其毕业生进入中学以后,小初学业的衔接特别差,比如说很多课内成绩很好的三好生进入强中学以后,摸底测验成绩也只有70分左右,而优秀生的成绩则在80-90分之间。即便到了初三开学的摸底考试,差距仍然很大,毕竟优秀生有实验班及课外强班的双重优势加之已有艰苦学习的经验,对初中的苦学可谓是轻车熟路,领先优势依然充分,好比新版龟兔赛跑里的兔子一直在跑,乌龟还在爬。

2017年升学焦点话题之2:炒房之后,一地鸡毛

今天想探讨的话题已经不是要不要早起步缓给油,而是有多少家长在幼升小阶段即已启动高考应试模式呢。


什么是小学阶段的高考应试模式呢?


这种模式是我以前曾经讲过的,小学打好数学基础(从1-6年级有自身规律,孩子早慧或晚成相差2-3个年级左右),培养语文的广泛阅览及对历史的不厌烦,英语则以口语、听力优先培养并辅助以英语阅读量的逐步增加。当然,体育、音乐、美术也是小学应该重视的。很多家长把小学打好数学基础片面理解为奥数模式,虽然在现阶段,课外数学基本都是以竞赛型数学为主,也就是学奥数考杯赛为了小升初有好中学点招,但应对高考,并不需要特别多的奥数知识,最明显的例子是实验中学在房教改(2014年)以后的小升初点招被几乎完全破坏,很少有小学阶段的奥数杯赛一等奖大牛娃被点招进入该校,但他们最近两年在初中数学联赛中的成绩仍然还说得过去,原因无外乎学校自身对初中数学联赛的高度重视,获一等奖选手可直接升入本校高中,而除了人大附中、清华附中之外的其他学校所收揽的奥数杯赛一等奖大牛,往往把精力放在全学科学习上,尤其是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语文、物理等科目的强化上,今年比较突出的例子是二中的小五直升班,据说平均成绩是570分,满分580分,这个班的小学阶段的奥数大牛不少,在我印象里比实验中学还要多,也参加了初中联赛但成绩并没有实验中学突出。

2017年升学焦点话题之2:炒房之后,一地鸡毛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得到一个结论,奥数模式是小学阶段高考应试模式的重要组成,但不是全部,另外,保服生、直升生可以探索自己的非奥而又有竞争力的小学阶段高考应试模式,虽然现实中,这部分在小学启动高考应试模式的比例非常低,且所谓启动,也只是与其他学校一起学奥数,比如在我娃同阶段孩子中,育英学校的奥娃要远多于景山学校,但也没有翠微小学、五一小学等奥数名校的比例高。景山学校的奥娃是以个位数计算的。育英则是2位数,但不多于30位。


在我娃那届,从一年级开始学奥数的孩子,数量约800-1000,以后逐年增加,但因受灭奥冲击,到了5年级的时候,奥娃人数也只在2000-3000名之间徘徊,学得好的不足千人,对比北京高考今年前5000名可以考上好大学(包括北工大的好系)的情况,小学阶段的非奥娃在我娃这一届的情况比较乐观,毕竟跑在群体前面的“兔子”最多也只能占去高考好大学学位的20-30%,也就是这一届从初一开始抓紧学习的孩子,只要不考虑拼前1000名,考上好大学的机会并不差。

2017年升学焦点话题之2:炒房之后,一地鸡毛

而如飓风般的闻疯热、炒房热席卷之后的幼升小各届未来的升学形势就没有这么乐观了:毕竟,这股联合飓风扰动了每届数以万计学生家庭。


当买了房子以后就以为凭房子可以小升初乃至躺着上好大学而不用管自己孩子教育的家长在现实中虽然存在且比例也无法统计(毕竟很多仅仅是炒房客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长),但现实中的升学竞争力还是越来越激烈。

2017年升学焦点话题之2:炒房之后,一地鸡毛

我们仅以最保守的估计,买房、择校之后还会强化以及不买房不择校更要强化子女小学教育的家庭只占总数的20%(之所以估20%,是因为毕竟奥数热要比以往疯狂了2个数量级,信息暴露度也强了更多数量级,重视子女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家长越来越多),以一个年级10万个学生计算,20%即有2万个早起步的孩子,其中至少有6000-9000个优秀学生。而在海淀、西城、东城以及朝阳部分学校,这个比例还要高,可以想见在未来,尽管奥数各项杯赛一等奖人数并没有大幅度增加,但三等奖的水平也将实质性提高,直接结果便是升学竞争惨烈,小升初点招路越来越难走了,乃至更远的高考,没有小学童子功的孩子更难在北京高考中出头。


惨烈的升学竞争,是炒房疯狂之后必然引发的连锁反响,只是who知道未来的力度将有多大呢?……


顺便说一下:本周三9月20日晚8点-9点,我将做一次关于海淀、西城、东城三区小学排名的线上讲座,感兴趣的学前家长可以收听。先致谢意。参见《讲座 | 中产阶级的焦虑,幼升小择校之战!


往期精选:

早起步,缓给油!家长社区2017/焦点话题一

讲座 | 中产阶级的焦虑,幼升小择校之战!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NtrboDia7ZJicvLX7kJC2CswaCLLyeTs1yGvUIYxa1zbBeNTbtwgwbESjibUmw5udqPan8icq1DARbaJ1XwGicjhZq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京城儿童非奥数成长模式。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NtrboDia7ZJicvLX7kJC2CswaCLLyeTs1yW1KqHEdqDibgdsGdwMQAfb94JQLGEQic8TIz5tLoow3gd48wKTduZVX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