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MMB,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责任在马克思吗?

(2011-08-30 12:03:49)
标签:

cmmb

电视手机

td

it

分类: 各类电视&IPTV

在网络上翻看旧帖,不经意间,看到了一篇关于CMMB的奇文《CMMB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责任在马克思》,

虽然我早就不关注CMMB了,但从2004年以来就对DAB及其衍生物T-DMB/S-DMB再后来的TMMB,CMMB,有所了解,所以也快速浏览了这个一年前的老帖子,1,2,3,....

其中,原作者对CMMB的执政者及执行者在字里行间多有揶揄,看得出来,如果不是顾忌领导们的感观,他还会说得更细致。

 

但我不敢苟同,我的感想很多,重点是:

科技大潮之下,任何通讯终端类产品都有其某个历史时刻的独自定位,任何官员实际也只是浪潮中的一沙砾而已

 

随着3G技术的普及,电视手机(对,是带电视功能的手机,而不是mobile TV,可手持的TV)的应用已经蔚然成风,没什么可谈的,那,CMMB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呢?

记得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有一种风靡一时的通讯设备叫BP机,千百万人都用过,但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问津了,那叫技术过时,而鲜有人指责其技术不成熟。

那CMMB会不会成为又一种类型的BP机,作为通讯器材的旁门左道,成为行业历史上的匆匆过客呢?大有可能!!

毕竟,通讯技术与终端电视技术的结合产物,日新月异,连Jobs这样的大佬都有走麦城的阶段,更何况只是一些宣传工作者所看好并操控的科技产物呢?

 

但在本应属于它的历史时刻的舞台上,大家看到的结果却是CMMB的表演着实演砸了,远比不了BP机的出彩,有说是因为收费导致用户退订,也有说是用户体验不足,尽管那个历史时刻,还只有ipod,没有iPAD。

 

不知道TD的发展,是否离成为电子垃圾不远了呢?

于此类似的情况很多,

科技洪流,大浪淘沙,浪费些公帑,证明这条路不能这么玩,也在所难免,

 

原文出自http://forum.esm-cn.com/BLOG_ARTICLE_2847.HTM,以下为全文转载(无删改):

-----------------------------------------------------------------------------

CMMB混到今天这冏样,如果再没有奇迹出来,就得有人出来检讨了,否则被中广拉上CMMB这条船来的发财梦想者的口水不淹死你也得熏死你。


本来CMMB事业拥有了各项容置疑的软硬件优势,明眼人都知道CMMB标准是山寨了1seg ISDB-T的,相对于美标ATSC场测了十多年,欧标DVB-T/H场测了5年之多才走到商用,CMMB标准算得上是是横空出世,广电部门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可充分利用国家资源这个无与论比的力量去经营这个市场,且有手持电视先驱DVB-H,T-DMB,1seg ISDBT 作为前车之鉴,不言而喻,CMMB有任何一个手持数字电视标准无可比比拟的高度和优势。


然而几年下来,我们感受到是一场乱蓬蓬的闹剧,2007年这闹剧在TMMB与CMMB的相互中伤中拉开帷幕,中信部支持的TMMB(山寨T-DMB)与CMMB通过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手段宣称本标准已列入国家标准或者是行业标准,与几年前国家地标的清华标准与交大标准之争一样,同属于国家级闹剧,没人考虑人民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而更多是长官的意志和面子。作为掌握频道发放权的中信部,如果说他不嫉妒广电拥有近600M带宽的频道资源那是假话,最终这场闹剧以CMMB胜出而告终,顺便养活了一大批评论员,记者,新闻工作者,为社会就业作出了贡献。


当这个闹据结束的时候,按道理是CMMB开始处心积虑,步入正轨的开始,但广电部门官员专业知识的严重缺乏却造成了这个事业无以言尽的弊端和潜在危机,试想几个学政治或新闻出身的决策者针对数字电视这个新兴的产业能凑出什么馊主意呢?首先捉摸出借奥运之机来一次大推广方案,接着是百万机器大采购这一极具想象力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订单,搅得卖菜的大妈都想去插一腿。而在这个近乎疯狂的大订单飘浮在中国大地上空的那一刻,是否要加CA都没有一个定论,也或是不敢提,怕扫了从业者的兴,而任凭业者针对是“前台收费”还是“后台收费”进行猜测,08年下半年,中广及广电的讲话一日三变,模棱两可,也或他们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但鬼鬼祟祟又能鬼多久呢?一旦业者明白过来,想做正人君子都难。


如果2008年CMMB机销售达到计划中的200万台,那么今天谁去负责收回这200台废铁。当时个别有点理智的业者问“以后信号加密后,现在卖出的机器怎么办?” 领导的回答是:现在出厂的机器可以在未来通过软件升级来解决CA问题---不知这是因为无知而信口开河,还是因个人涵养问题而信口忽悠。


无需耸人听闻,凭借目前的中广网络的大量布点及众多政策的支持,中广尚未到濒临难以维系甚至关门的地步,可以预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至于到了危险的境界,但是,当一件事情完全可以做的更好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做的更好呢?


每一段时间中广传播总有一些特别的推广手段,不是“精彩XX”,就是“彩精XX”,给人感觉一拍脑袋就有得一“推”。但推广更多局限在方案商和制造商,而每一次因推广而进行的拜访尽管会程密密麻麻,但给人感觉基本上都是随机决定,抽到谁拜访谁。


那么这些随机决定的总经理或经理的出行活动有效性是多大呐,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无的放矢无异于对牛弹琴,除了不影响自我陶醉或者是完成领导要求的拜访次数,我看不出有其它太多的用处,我们要赞美不遗余力走访客户的精神,但如果方向错了,每天开100个会又有多大的用处呢。


中广的销售每天都在做那种所谓的全力以赴的工作,不分时间地点地推销SMD解扰芯片,包括采用各种名义和手段,只要能构成出货的合同,说明货物已销售出去,就可宣称CMMB出货量达到多少?这样的做法实际意义有多少呢?当SMD在业者的仓库里积压已久(这个SMD芯片可是有时效性的),业者首先的反应是尽快出手,而在一个个满脸恐慌的SMD持有者影响下,又有多少人敢趟这个浑水。


09年6月中广传播宣布与TD手机**销售,一个失意者与一个失败者的结合又能有什么好结果?TD从来就是国人心中的痛,TD拖着残缺的身体进入了商用,不是因为其成熟到了商用的地步,而是到了再不出来就要出人命的地步,如今在中国移动服务点销售的鼓动下,中移动宣布TD-CMMB上半年已出了100多万台,而为CMMB付费的用户不足3%,中移动根本就不会在乎这个比率有多低,中移动只会计算TD手机卡卖了多少,到了体验期结束,又有多少人还在继续这个CMMB上花费呢。TD与CMMB本身就互为鸡肋,彼此各怀鬼胎又互为难兄难弟,在合作中已经开始备好暗箭,中广搭乘的是一条靠不住的黑船,而这种合作只能权当为CMMB业者打了一针兴奋剂。


2010年中广推广的主要目标放在手机上,这本是一个正确的方向,靠GPS或MP4作为载体的CMMB是绝对不可能完成2010年千万级的销售任务的,尽管中广心有不甘,事实上是作为主要载体的手机只能是山寨手机。


无奈,中广的心气太高,从包三年120元解密费用上来看,中广定义的客户群在中高端的客户,即中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中广不提客户群在于工厂打工一族也罢,但如果连行为,政策上也抛弃这个最大的潜在客户群就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了。


当有识之士呼吁重视工厂消费体,中广传播却很不待见作为山寨手机最大的消费群即低收入阶层的人们,想想看,高挡一点山寨手机也不过300元左右,增加CMMB功能卖价至少增加到450,相当于涨价50%,中广从来不会考虑他们心理上是否可以接受,或者压根就没想卖给他们。


山寨手机的特点是换的勤,坏的快,一部山寨能用一年以上就不是山寨手机了,算得上是牌子货了,中广一包包三年,这不明摆着忽悠人呐?况且120元加密芯片买的是服务,如果手机坏了,那么服务如何继续?如果服务不能继续,那岂不是有意坑人?


今年5月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招开CMMB大会上,南非世界杯就是公认的CMMB救命稻草,广电领导称今年的南非世界杯比赛大多在下半夜,这是CMMB借世界杯发展的一个重大锲机,。问题是需用CMMB手持电视看世界杯恰恰就是那些住着集体宿舍的打工一族。那白领干吗去了呢?人家有大电视放着不看,去看小到连球员都看不清的CMMB电视,这可能吗?换句话说:中广传播的干部职工有人用CMMB电视看世界杯吗?


柯雨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中广传播的心态和布局观念,即便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电视标准,最完善的服务体系,也只能是废纸一堆,恕我直言,撇开有关领导的专业知识不足和个人智慧原因,主要人员为利益而急功近利,根本不顾CMMB事业的长远利益甚至稍微远期利益是目前CMMB事业各种弊端的根源。


业者含着泪为CMMB的失意而买单,而中广或广电又有谁出来检讨一下,安慰一下业者受伤的心灵呢?而可以预见的相互推诿使这个检讨的可能比在太阳上找到水的可能性还小。


广电的领导都是学政治哲学的,大家都晓得这个专业主要的课程是马列主义,马克思强调“唯物主义”,其主要观点在于任何事和物都是客观存在,可定义的,因此得出结论是人生苦短,只区区几十年,在唯物主义的框架下,人们很难看到百年,千年之久,甚至几年也不看了,这就造成了CMMB政策上的只重眼前,急功近利,所以认定CMMB的失意责任在于马克思一点也不为过,相信CMMB决策者都同意这个观点,而受伤的业者也改口说我被马克思挖的坑闪了一下腰,这得多大的面子啊,如果马克思在天有灵听到这个结论,一时半会也不可能爬起来为自己辩驳,结果是皆大欢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