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2010-08-14 21:48:27)
标签:

杂谈

    

      去甘肃旅行是我很多年前就有的计划。我中学时的同桌就在兰州工作。她二十几岁去了那里,兰州是她的第二故乡。可她偏偏总和我唱“反调”,我去上海,原本在上海的她忽地回兰州了,我去兰州时,她又在上海。因为她老公在北京工作,儿子在上海工作,所以她成了“狡兔三窟”的人。一年之间要在三个地方各转上一次。原本答应陪我玩转甘肃的她,看来是指不上了。突然之间机会来了。1998年我在昆明认识的朋友许先生因工作业绩突出,升迁到甘肃任职,他邀我到甘肃看看,看看大漠风光。我自然是满口答应。有了他的鼎力相助,玩起来自然方便多了。

 

2007729日中午,我从西宁乘92次列车到兰州。西宁到兰州200多公里,三个小时就到了。闫先生受许先生之托到车站来接我们。2000年我和闫先生有过一面之交,时隔七年,有点不大敢相认了。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从车站到金海悦酒店的路上,闫先生不时地指着车窗外让我们看,这是《读者》杂志社,那是兰州大学,这是黄河母亲像、、、、、、兰州距西宁虽只有200多公里,但比西宁繁华热闹多了。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为了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兰州,闫先生将晚饭安排在黄河铁索桥附近一家名曰“云峰”的饭店,饭店建筑一半伸入河中,餐厅的窗子正对铁桥一面,窗外滔滔不息的黄河水,河中的羊皮筏子,河边的水车,远处新建的黄河大桥、、、、、、都历历在目。夜幕降临,河两岸建筑物上的灯饰,铁索桥上的灯饰都亮了起来,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河两岸休闲大道上绿树成荫,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湿润的风洗去了白日的燥热,吹在脸上清清爽爽。

兰州的小吃可谓色美味香,油炸百合,炸后的百合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菊花;拌凉皮,柔滑爽口,一想到凉皮,我的口水就要流出来了;但最出名,最正宗的是武都路上的马子禄牛肉拉面。别看铺面不大,只有楼上楼下两层,楼下是大餐厅,楼上是小包房,大餐厅里坐得满满的,待餐的人还排着队,小包房则需要提前预订。我虽不吃牛肉,也品尝了一碗(没吃上面的牛肉)。兰州拉面是很讲究的,与我们那里的牛肉拉面有本质的区别,吃完这里的,我们那的就算是“伪劣假冒”产品了。它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五大特点。而面条根据粗细又分为大宽,宽,细,二细,毛细,韭叶子,桥麦椤等种类。面的确好吃,柔滑而有韧头。吃到它,让我想起正宗的蒙自桥香园的过桥米线。

          最后的香巴拉--甘南

有人说甘南是最后的香巴拉,也有人说甘南是洗涤人心灵的地方。而我觉得甘南象藏人所说的那样:“懂得空灵,雪峰便属于你;懂得静谧,湖泊便属于你”。拥有了雪峰和湖泊,便拥有了圣洁,心灵自然会被洗涤干净。

2007730日一早我们开始了甘南之旅,汽车东出兰州进入213国道直奔夏河。槐荫流水的兰州街市如海市蜃楼般隐去,满眼所见是大片荒凉的山地,沟壑满坡,绵延不断的黄色山体一望无际,这就是黄土高原,苍茫,悲凉。还好,213国道刚刚翻修过,路面平整,减少了不少颠簸。到夏河路经中国的小麦加--临夏。回族人善做生意,临夏有“西部旱码头”之称。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沿途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司机陈先生开玩笑说:“大的清真寺是科级单位,小的清真寺是股级单位”还真挺形象。我发现回族都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每个村落都有一个清真寺。路旁不时有几个回族人聚在一起,偶尔还能看见一个人将手伸进另一个人的袖子里。陈先生讲:他们是在谈生意,手伸进袖子里是在讲价钱。回族人和犹太人一样,擅长经商,他们来自中亚阿拉伯一带。元代,大批的穆斯林从中亚迁徙到中国的西北,乃至广州,泉州等地,通过婚姻,信教等形式,不断地同汉族,维族,蒙古族融合,逐渐形成了回族,现在回族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我的同学海女士就是回族,她同我讲过:她们真正的麦加有三处,其中一处也在耶路撒冷--耶稣诞生的地方--圣城。所以他们和犹太人有多么的一致。但在耶路撒冷他们又是那样地水火不容,使这座圣城成了战火中的城市。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而基督教是崇拜偶像的宗教。

由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安,一些恐怖大鳄也来自那里,所以我觉得这个民族总有不安分的分子。可海女士还告诉我:古兰经中说:“信仰安拉的人,凡行善事,无论男女,我必使他们过纯洁的生活”。这和其它宗教的宗旨又有如此相似之处。而现实却是如此矛盾。

陈先生讲:从回族戴的帽子和胡子形状就能辨认出他们的辈分,帽边带花纹的是孙子辈,留有长胡须的是做了爷爷的。

车继续前行,一座不大的清真寺刚刚从眼前消逝,迎面而来是一条小河,河对岸一座白塔赫然立在那里,好似一个藏人在那站岗,守卫着他的家园。陈先生说:过了桥就是藏区了。果然前面的山也绿了,水也请了,真是经纬分明,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夏河就要到了。

          桑科草原

路上,夏河的藏族朋友就打电话来说:已在桑科草原的蒙古包内准备了午饭,并已在路口等我们。两车相遇时,我们下了车,按藏族的风俗,他们敬了酒,献了哈达。我也“扎希德勒”向他们表示问候和祝福。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县西南10公里,是桑科乡达久滩(跑马滩的意思)草原的一部分,四周群山怀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大夏河水从草原中缓缓流过。这个季节是草原最美的时候,碧绿的草地上,黄色,淡紫色的小野花争相开放。随处可见牛啊,羊呀在草地上饱饱地美餐着,这个季节是它们食物最丰盛的季节,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吧!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绿草之间,尤如白色的百合花,这就是牧民的家。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吃过午饭,我们顺着蒙古包后面的路走向草原,看到牛儿正在过桥,不紧不慢的好可爱。牛儿走过以后,我们也从桥上过去,走向了草原深处,一队队骑马的游客正从里面返回。我问景致如何,他们说:都差不多。于是,我们就在此处拍了一会照片。天有点暗了,高原气候变化万千,抓紧时间离开这里,午后还要去拉普楞寺,晚上要赶到合作呢。

 

          拉普楞寺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拉普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海拔3200米,背依龙山,面对凤山,当地人讲:“爬到山上看寺院的建筑群,仿佛一条鱼”所以藏民称之为“金盆养鱼”的吉祥之地。寺院于1710年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经历世代嘉木样修建,现已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论房500多间,僧舍10000余间。总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与塔尔寺一样,拉普楞寺也是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

现在寺院的导游都是本院的僧人,他们披着红色的袈裟,引领游人参观主要部分。有的房间平时都是关闭的,游人来时才开锁让你进去参观。天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我们撑着伞跟着僧人导游从一个院落转向另一个院落。看着那悬挂在墙壁或方柱上色彩艳丽的唐卡,堆绣,壁画,彩绘,感叹着这些高超精湛至美的艺术作品。

雨中的拉普楞寺,别有一种幽静的韵味。它不象塔尔寺,往来人太多,有一种嘈杂之感,它象一本难懂的书,放在那里,让你静静地去读,去感悟。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拉普楞寺较为醒目的建筑是贡唐宝塔,塔高3133米,建于1805年,现在的是1991年重建的,五层的喇嘛教佛塔,描金塔顶在雨中虽不象在阳光下金灿灿的,但更显凝重。

 

西行漫记--丝路花雨--甘肃(一)

拉普楞寺另一大特点是:它是一座佛学院。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喇嘛教学府。有着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了许多宗教人材。拉普楞寺还有一个大的图书馆,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浩如烟海,除佛经,还有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图书,大凡有关藏族历史,文学,哲学,语言学,修辞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工艺美术,冶炼铸造等知识的图书,应有尽有,而且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绝本,这座大寺院堪称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硃红的院墙,硃红的建筑物墙体,金色的屋顶,白色的窗裙,翠绿的树木,经过雨的洗礼,显得更润泽,更凝重,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日和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拉普楞寺都要举行大法会。其中正月十三和七月初八的辩经活动更为壮观。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

参观完拉普楞寺,经夏河县城去甘南州政府所在地合作。夏河不大,临山而建,只有一两条主要街道,外来的人多半是参观拉普楞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