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555
  • 关注人气:2,7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2010-08-09 21:57:53)
标签:

杂谈

 

          环青海湖之旅

有人说青海湖是地球上的一滴眼泪。可我看它像玉兔形状的青海地形图上玉兔那晶莹美丽清澈的蓝眼睛而不是红眼睛。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时,可能就变成了红眼睛。我对青海湖最初的了解是在那较封闭的六七十年代。一本装帧精美的影集封面照片,就是当时鲜为人知的青海湖,照片上:鸟儿在那蓝色的湖面上自由飞翔,白云在蓝天上飘荡......画面让我心情激荡,那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地方。

一早六点多我们就起来了,吃过早饭就急急上路。今天要去的地方较多,原子城,金银滩草原,鸟岛,环青海湖一周,然后到日月山,再返回西宁,行程500多公里。

          原子城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原子城在金银滩草原上。现存仅有一些废弃的厂房和一座纪念碑,碑上刻有: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为的是纪念研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蘑菇云和第一颗氢弹的科学家们。废弃的厂房中有一座掩埋在地下的模拟工作室。想一想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这些中国的精英,肩负着重任远离大城市来到大西北,在原二二一厂,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就是这些无名英雄奠定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基础。我的一位朋友牟女士曾同我讲,她读中学和大学时,常在暑假去西宁探望母亲,她的母亲打完鬼子和老蒋后,又来到这里搞原子弹。今天,我来到她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深感这位中国的革命女知识分子有过多么不寻常的经历。尽管她已长眠于“废都”

记得1964年10月17日,我正读高一,午后自由活动时间,我在学校三楼阅览室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原子弹——蘑菇云。当时真是激动万千,觉得我们的祖国真是强大无比。那时对于原子弹的认知只局限在广岛,长崎事件上。后来又看了纪录片,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可原子弹后面的故事属于国家机密,无法知晓。

今天,在这座废弃的建筑群旁,我更深层地理解到,这些无形的战斗不亚于打鬼子与老美。他们打破了核垄断,宣告:站起来的中国人是无所不能的。

          金银滩草原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写这首歌曲采风的地方就是金银滩草原。它位于青海省海安县境内,方圆1100平方公里,麻皮河和哈利津河从这里穿过。歌里描写这是一处美丽的草原,也许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原本美丽的地方已失去昔日的美丽,就象那好姑娘如今已成为老太婆一样。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金银滩草原比起内蒙与河北交界处的坝上草原要逊色多了。草儿并不茂盛,野花也不芬芳。几处帐篷散落在草原上,几头牦牛慢悠悠地啃着并不茂盛的草儿。当然,它没有我梦中的那么美,但蓝天白云下的绿色草原总有一种广袤无垠的空旷的美。这儿海拔很高,高得让你感觉蓝天和白云伸手可及,空气里有一种甜美的味道,让你心怡,远处天际边,偶尔有雄鹰撩过的身影......似有一点苍凉之感。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上有一种帽子,戴上之后站在这里,就好似标志着你来到了西部。说实在的,看到金银滩草原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对王洛宾的歌曲有了点失落的感觉,就象到了达坂城之后,觉得达坂城的姑娘没有歌曲唱的那么美一样,想来想去,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这些唱遍了青海,唱遍了中国,风靡海内外的歌曲,是为了听的,而不是看的。

          青海湖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青海湖是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青海湖古称“西海”北魏时更名为“青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为“错温波”均是蓝色的海洋之意。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不同的季节,青海湖的景色迥然不同。我们来的季节是青海湖最经典的季节,它的美不仅在于它被四周巍巍的群山所怀抱,更是在湖边盛开着大片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微风拂来,湛蓝的湖水翻着层层的浪花,蓝色湖面上泛着点点银色光斑,柔情似水。油菜花海翻着金色的波浪,阵阵花香袭面而来,沁人心脾。远处山巅上的白雪,山坡上的碧草一块融入到这美丽的画面中,构成了一幅碧湖,雪山,草原,花海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让我为之神清气爽。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此时,我万万想不到是置身在海拔3196米的高原,感觉不到空气的稀薄,只想深深地呼吸这充满花香并略带点咸味的空气,清洗清洗终日埋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饱受污染压抑的肺。我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时光。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先生想把这美丽的景色定格在相机里,去寻找合适的角度。找着找着 来到一养蜂人家的帐篷前,帐篷旁有一条小路通向花海深处,顺着小路,先生径直往前走,那知他闯进了蜜蜂的领地,引起了蜜蜂们的不满,一群蜜蜂对他群起而攻之,追得先生撒腿就往回跑,还是被蛰了几个包。哈哈,这就是“侵略者”的下场。据说,蜜蜂蛰了人之后,它也耗尽了自身的能量,怕是活不太久了。小小的蜜蜂也誓死捍卫自己的领土。对不起,可爱的小精灵,你们实际是一场误会,他没想侵略你们。养蜂人见到此状,拿出一顶像我们小时侯捕蜻蜓用的网子一样的带网眼的网状帽,给先生戴上,见此奇特的装束,我立刻按下了相机的快门,留下这难得的瞬间。哈哈!戴上这顶“奇特”的帽子,执着的先生又一次深入“蜂境”,去捕捉他心中的美景。见此状,我不敢向前走,只在附近转转,可生了气的蜜蜂将怒气转向了我,我也被蜇了几个包,而且很快红肿起来。善良的养蜂人将我带进他们的帐篷,拿出蜂王浆给我涂抹伤处,一会儿,红肿逐渐消退了。

青海湖中有一种鱼叫湟鱼。陪我们的小阳先生讲:这种生长在冷水中的鱼,十年才能长一斤。因为旅游开发,食客骤增,这种鱼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禁止捕捞。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朋友品尝一下当地的美味,司机小王开着车转到了一家熟悉的饭店,店老板事先为我们预备了一盆鲜美的炖湟鱼。这种鱼长得并不漂亮,20多公分长,头部有点鼓棱,刺不太多,肉细嫩鲜美,阳先生说鱼头最好吃,挟了一个放到我碗里,鱼头肉很少,还没品尝出其味,想再吃一个,已经没了。再喝那汤,确确实实鲜美。和我们同行的一位家住北海,中国公安大学的学生,在北海,他吃过很多海鲜,尝过鱼后,也连连赞不绝口。藏族不吃鱼,以前这种鱼多得很,价格也便宜,才一元左右一斤,现在成了珍品,价格不菲,据说这盆鱼要几百元。

青海湖真大,绕湖一周360多公里,为了躲开自行车赛游人如织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赛后清净一些的日子来游。有利有弊,虽然游湖时游人不拥挤,但也少了车赛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沿湖边的路而行,时而湖面被树木遮挡,时而露出它蓝色的笑脸,景色好时我们就下了欣赏一下,要想细细品味,只有徒步,不过我很少听说有背包的中外驴友徒步绕湖一周的。

          鸟岛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青海湖中有五岛:鸟岛,海心山,海西山,沙岛,三块石。其中鸟岛位于湖的西北隅,是两座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岛。西面的叫海西山,面积约0.27平方公里,高出湖面6-7米,在这小小的面积里,栖息有10万余只侯鸟,飞鸟遮天蔽日。这里因鸟蛋遍地,故又称“蛋岛”。不知什么原因,“蛋岛”停开,我们只能去另一个小岛——海西皮,它在“蛋岛”的东面,高出湖面60多米,因岛上筑满了数不清的鸬鹚窝巢,故又称为鸬鹚岛。在停车场下车后,顺着一条小道爬到了岛上的观鸟台,观鸟台前是一处悬崖,有一道安全围栏。站在那里,呈现在眼前的俨然是一座鸟儿的城堡,在悬崖绝壁的对面,只隔10多米有一石堡突兀嶙峋,矗立在湖中,顶部不足30平方米的面积上,乃至四周悬崖峭壁上筑满了数不清的鸬鹚窝巢,几千乃至上万只白脖子,黑身子,腆着肚皮,象穿着黑礼服,扎着白领结的胖绅士的鸬鹚在这弹丸之地吵吵嚷嚷,骄傲地走来走去,飞来飞去。我们来的虽不是观鸟的最好季节五月,但还幸运,看到了好些鸟,下个月,这些鸟儿将带着它们在这出生的小宝宝启程飞往南国越冬了。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岛上野葱等植物生长茂盛,绿绒绒的一片,在这绿色之中,迎风飘荡的彩色经幡更加醒目,我躺在经幡下的草地上,凤呼呼作响,云从经幡中穿过,多么美的景色呵,真不忍心离去。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岛的另一侧可以看到青海湖的沙滩,细细的黄白色沙滩映着无边的蓝色湖水,鱼儿在云中穿行,真是让我难以相信,这是在青海湖畔。西行漫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