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2010-08-09 21:37:18)
标签:

杂谈

旅游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我第一次对青海产生印象,是儿时听王洛宾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我问妈妈:遥远的地方在哪里,妈妈说:青海,离沈阳很远很远。于是我就想:青海是什么样子?好姑娘又是什么样子?这些对我一直是个谜。后来听说一位学地质的表哥毕业后去了青海,经常去果洛,玉树“探宝”,我觉得他是那么幸运,能到那么美丽的地方工作,我好羡慕他,也更加深了对青海的印象。文革初,一位上海的朋友来信说:要和他的同学去青海湖农场插队,我天真地觉得他们的想法真美,能到那遥远的地方战天斗地,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我也许还能借光到那遥远而美丽的地方看望他们,看看青海到底是什么样子。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近几年青海湖世界自行车赛把青海推向了世界。画面上那蓝蓝的湖水,黄黄的油菜花,白白的云朵和风驰电掣般的赛手.....艳丽的色彩,动与静的结合,让画面变得生动诱人。更勾起我对这片热土的向往。何况在初中上地理课时,就了解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有中国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禹贡》中说:“河出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巍巍昆仑山就矗立在青海,它和巴彦柯拉山上厚厚的冰川,就是我们母亲河的根源,青海孕育了它们,孕育了中华文明。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经甘肃,青海到西藏,在这片蛮荒之地留下了先人的脚印,现代交通如此发达便捷,为何还不快快来这里一回,探探儿时称为遥远神秘的地方呢!

2007年7月25日,我和先生乘坐北京--西宁的T151次列车西行。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成为旅游热点,到西宁的车票也变得紧俏了,儿子求了几个人才弄到两张软卧票,还要加价100元,没办法只能认了,能走成就行。经过24小时的行程,终于于26日午后2点多到达西宁。

西宁不愧为中国的夏都,7月天也只有二十三四度,凉爽得很。由于西宁海拔2200多米,西宁的朋友王先生怕我们有高原反应,见到我们后就送来两瓶红景天,别说这药以后还真派上用场。王先生祖籍上海,父母支援西北建设,来到了西宁,他有上海人的文静儒雅,还具西北人的豪爽热情,见到他就像见到老朋友。

在西宁,我们住在紫丁香假日宾馆,进入房间就嗅到藏族地区特有的酥油味,好在一会就适应了。

西部的日落晚,下午三点多钟就像沈阳的一点多,稍事休息,抓紧时间去游塔尔寺。7月是西宁最好的旅游季节。

 

            塔尔寺

 

塔尔寺坐落在湟中县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也是格鲁派的六大寺庙之一。它的名字得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寺院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已有400多年历史了。是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汉藏艺术结合的建筑群。走进寺院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塔,又称八宝如意塔。八塔分别称为:莲聚塔,四谛塔,和平塔,菩提塔,神变塔,降凡塔,胜利塔,涅磐塔。据说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摩尼一生的八大功劳而建造。塔的造型大同小异,白灰抹面的塔身,青砖底座,腰部饰有经文,塔身南面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八塔排成一列,壮观肃穆,虔诚的信徒手握转经筒,口诵经文绕着塔不停地转走。在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下,构成了一幅经常在画册中看到的图画。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我理解为它是全寺的灵魂。因为塔尔寺最珍贵的圣品是菩提树,包裹菩提树的塔,是众僧所依的本体,所以覆盖菩提树的大金瓦殿是众僧心目中的圣殿。从高处看,大金瓦殿呈“品”字形排列,高三层,歇山式鎏金铜瓦盖顶,配绿琉璃瓦檐。这种盖顶我在承德的“小布达拉宫”见过,富丽而堂皇。我见过日本最有名的京都金殿,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其气势也不过如此。何况殿脊的鎏金宝瓶中装有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子,殿内的大银塔(菩提塔)上直有迦佛的佛牙,银塔前二层佛龛上直有七世达赖和六世班禅受戒时加持过的佛像,大银塔佛龛中的宗喀巴大师的左手握有六世班禅敬献的右旋海螺。底层的佛龛两边分别直有康熙和乾隆的诰命书册牌位。佛龛上部横梁上悬挂乾隆题写的“梵教法幢”的匾额。可见自古中国皇帝对佛教就很尊崇。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塔尔寺另外的看点是装饰诸佛殿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此称为塔尔寺的“三绝”。堆绣是塔尔寺所独有的。它是用五彩丝绸剪成各种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用羊毛,棉花之类作填充物,然后用五彩丝线将佛像和图案分别堆绣在大幅彩缎布幔上,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可见制作者的技艺高超,据说现在已经失传了。壁画是画在殿宇墙壁,布幔,栋梁上的绘画,画的是一些佛教故事。酥油花是酥油冷却后制成的精美花卉。僧人制作时要用手将酥油拿到冰水中冷却而制,要经受冰冷刺骨的考验。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塔尔寺的大经堂面积约有两千平米,168根粗大木柱顶立而建的藏式平顶建筑。我没有去过拉萨,塔尔寺的经堂是我在藏区所见的最大的藏式经堂。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我在寺内信步游览,一处豪华的藏式建筑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坐落在寺院内稍僻静处,装饰豪华的大门揭示院内僧人的高位。推开半掩的大门进入院内,一座九层别致藏式楼房呈现在眼前,其规模,精美不亚于京沪的“豪宅”,我询问了导游--寺内的一位僧人,他说这是活佛的住所,难怪僧人们都想修成活佛!有了阶级后,社会就有了贫富之分,虽美其名曰分工不同。此时天色已晚,高原的早晚还是很凉的,穿着短衣短裤的先生已感到凉意。我们开始往回走,忽见一农用三轮车上坐满了僧人,他们说笑着开往前方。现代的僧人有着现代的生活和现代意识,虽然他们读的经书还是一样的内容。

 

西行漫记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一)

  

回到寺院广场,暮色中的八塔静静地矗立着,夕阳的余晖为它罩上了些许神秘的色彩。这座闻名于中外的寺院,寄托了多少虔诚信徒的希望,在这里,你随处可以看到匍匐而拜,礚着长头的藏民,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佛祖的敬仰和对自身未来的希望。愿佛祖保佑他们健康,富裕,梦想成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