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厅里的老年合唱团

(2010-05-04 10:28:34)
标签:

杂谈

分类: 点滴生活

  五一假期太快,以至于还没感觉到假期的到来就又要上班了。

  上午,如常,来到了平时写稿的咖啡厅。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咖啡厅里来了八位老年人,三男五女,精神矍铄。他们以前经常来咖啡厅的,据老板说,他们中最大的82岁了,最小的73岁了,平均年龄在75岁之上,但从外表根本看不出他们的实际年龄。

  点了奶茶咖啡后,老人们开始拿出歌谱像模像样排练起了合唱。声音浑厚高亢,本来写稿的我无心下笔,随便浏览起了网页。

  我看的是网上 南都周刊 的 大三女生接受学校心理约谈后跳楼身亡 一文。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女生,21岁的陈蕾4月5日从学校逸夫楼9楼纵身跳下,留给家人无尽的悲伤。在她离开人世的一个月后,悲戚的父母和学校,始终未能找到其自杀的原因。

  在父母眼里一直很乖巧的陈蕾是在学校进行心理约谈的第九天选择自杀的,而这次心理约谈的背景是:该校近年来发生了多起轰动社会的治安案件:去年该校一名延期毕业的大学生,抢劫校内银行;今年,一对在校女学生之间,发生了凶杀事件。此外,2007年,在陈蕾自杀的同样楼层、同样地点,一名男生跳楼自杀。陈蕾自杀之前,2月7日,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一名男硕士从学生宿舍跳下死亡;3月28日,中国矿大机械学院毕业生肖某,也选择从北科大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大楼跳下死亡。

  大学生自杀事件近年来频繁出现。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北京、上海各23宗。2009年,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仅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这一年年尾,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一时成为新闻焦点。

  跟无助的家长一样,对此奇特现象,大学教育者显然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无从知道陈蕾赴死之时的心情,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在自我解脱的同时,却让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陷于苦痛之中,至少可谓不孝。

  我在看新闻的同时,八位老人举杯。“今天是咱们的节日,庆贺一下。”我忽然间意识到,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被年轻人遗忘了的节日。我开始仔细端详眼前的这群老人,为他们的幽默乐观折服,更为他们夕阳晚照所透出的醉人的霞光所陶醉。

  他们唱的是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歌声虽有些凄冷,但他们陶醉其中的样子确实令人羡慕。随后的曲目是《东方之珠》。

  说实话,刚才还有点讨厌这些老头老太太的,觉得他们在公共场合影响了别人。这一刻又开始为这支不相识的老年合唱队喝彩了。

  这些老人可以算我的祖父辈了,在他们面前,我不敢妄言对生命的彻悟。十多年的记者经历,见惯了生死,对生离死别也开始麻木,更多的是站在新闻的角度上思考“死”背后的东西。

  生命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作为普通人而言,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于你的存在。即便是至亲,在短暂的痛苦之后也将回归正常的生活。百年之后,更不会有人再记起你曾来到过这个世界。

  我这个人不算太乐观,但却怕死。前几天,单位传达“抗震减灾会议精神”,说近期华北,尤其山西属于防震重点。加之前天家里的冷水管莫名出了开水,惊恐之余,还是在家预备了哨子、手电筒、食品和水,以防不测。但说实话,自己也没把生命寄望于这些东西,但为了家人,还是“从众”了一回。

  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忘掉烦恼,好好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