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05
  • 关注人气:3,2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问银行:还有多少操作存在失误?

(2006-06-27 11:26:57)
分类: 口无遮拦
 
  北京邮电大学400多名大学生在入学时向工商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在毕业时却发现,本息计算有误:有人贷款2.4万元,但利息却高达1.2万元(包括国家的50%贴息)。26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一位负责人解释说,可能由于计算时算错了一个小数点。这其中业务量大,忙中出错是原因,员工责任心不强也是原因。银行已经开始修改信息,退还多收的利息。
  在媒体的关注下,事情总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但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学生向媒体反映,是不是由这个“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要强加在学生头上?另外银行在其他客户的账户上是不是也经常“算错了一个小数点”?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因为银行的失误当了“冤大头”?
  记得上大学时,把从家带来的钱存在校门口一家国字头银行,为防自己乱花,每次只取一两百,有一天,因急事先后取了两次,第二次柜台小姐一脸不高兴:以后别这么来来回回麻烦好不好?我此后8年再没登过这家银行的门,直到在太原买房时,房改办指定必须向“冤家”贷款。
  去年,一家颇有名气的民营银行到报社推销信用卡团办,前后审核用了半年不说,最后让那一批团办者不明不白地有了一笔“不良信用记录”。虽然该行负责人也承认是操作“失误”所致,但至今仍不见处理结果。
  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最近,关于银行收费的争论不绝于耳。但大多数的银行和专家都搬出了“国际惯例”来搪塞。在储户和银行的博弈中,前者是“上帝”,但“上帝”却永远是弱者。在近期“小额账户费”、“跨行查询费”争论中,所有的储户都只能逆来顺受,他们最大的权利就是选择挨A银行还是B银行的“刀”。行业的垄断“恶果”最终只能由老百姓来买单。
  银行收费固然有千百条理由,但其服务质量差强人意却是不争的事实。银行之所以敢名目繁多地乱收费,是因为他们确信,只要在储户限度内,收得再多,他们也只能嘟囔几句。“过一段时间习惯了,就没人提这事了……”
  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银行巨头们自然感觉不到竞争压力,口号式的“提高服务”也只是为了平息一下公众的不满情绪。试想,在国外,银行业竞争激烈,彼此间只有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更好的服务项目来吸引客户。而在中国,有“官方血统”的银行业至今仍有不少的官僚作风,他们头上缺的是一把达摩克利斯的竞争之剑。
  跨行查询收费了,我们只能多走几步了。小额帐户收费了,我们只能合并一下账户了。大额取款也要收费了,我们只能放到自家柜子里了。即便如此,您也要睁大眼睛看看,不定您的哪个小数点也给弄错了(当然只有你吃亏的份,人家最多到时候也就给你道个歉)。唉,谁让咱生在中国了,偏偏又赶上人家要和国际接轨。还好,国外的银行就要进来了。到时候,赶紧选一家好的,把锁在柜子里的人民币存到老外那里。省得闹心!
 
境外银行服务一览
 

美国:为好的服务支付费用值!

    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不仅收取账户管理费,连同账户开立、提款、休眠等都可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而与这些行为相对应的是银行到位的服务。 美国小银行充满人情味,美国除了像花旗那样的大银行外,还拥有3000多家小银行。这些小银行无论在资金、规模、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无法与花旗等大银行相比。那么他们又是怎样与大银行竞争并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的呢?


 澳大利亚:银行卡丢了打个电话在家等

    记得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有一天我发现银行卡找不到了,于是打电话到客服中心挂失。一位工作人员耐心地查对了我的个人资料后,给我办了挂失,3天后银行给我邮寄了一个新的银行卡;再过3天,我又收到了银行卡邮寄来的密码单。新银行卡可以使用了,而我只需在家等候。
 
新加坡信贷产品讲究灵活与便捷

    新加坡银行业根据消费信贷市场的新动向,十分注重增强信贷产品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以适应现代客户的消费心态,提高银行对客户的吸引力。灵活性是指信贷产品结构要灵活。对于那些还款期限较长、涉及金额较大的信贷产品来说,结构是否灵活对于客户尤为重要。

英国:银行体贴但不较真

    在英国银行开户可不像国内那样简单,不光得持合法证件,还要填写一些表格以建立你的个人档案。初来乍到的人面对一堆花花绿绿的表格可能会不知所措,不要紧,银行的私人业务经理会耐心地帮助你填写。
 
韩国:各大商业银行抢当红娘

    为未婚男女牵桥搭线,本是婚介所的事,可现在,韩国的各大商业银行也加入了保媒的行列,抢着为他们的贵宾客户的子女们当红娘。而在这场婚介的战争中,韩国银行提供的服务相当专业。一些银行聘请了有丰富婚介经验的专业人士推广银行“婚介项目”。

香港:银行多过米铺服务客户使尽浑身解数

    金融消费者是银行的服务对象,也是银行的“衣食父母”,更是银行服务最权威的评判者。因此,在“银行多过米铺”的香港,众多银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尽力服务好消费者。
 

 
 
 
我参加了新浪博客大赛(商业评论组),希望您能
投我一票
 
Technorati tag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