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科普“算机”与学会史
标签:
计算器计算机工程师学会科普 |
分类: 计算机史 |
承华新民女士推荐,我方知晓“中华工程师学会”的概况,她知我著有《溯源中国计算机》特地将学会《会报》第五卷第七期(民国七年)刊载的“算机”一文转给我。这是一款机械结构的计算机,按照现时定义应称之为“计算器”。可是在1918年,这是十分神奇的物件儿了。《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在华南圭先生(华新民之祖父)主持之下,传播当时世界新兴科技、教育和社会进步思想与技术,影响甚大。许多文章都是华先生亲自翻译、撰写,给国人打开一扇窗户,看到世界的面貌和日新月异的进步。
1662 年,康熙六岁继位,西方传教士将欧洲的机械计算理念带入中国,不久就在皇宫制出“纸筹式手摇计算机”,使用嵌入木盒内的十对铜轴,旋转钥匙带动齿轮让滚轴转动,从滚轴上的纸筹数字得到结果,实物现存北京故宫。
1896 年春天,31 岁的谭嗣同离开湖南,一路看到火车、轮船、电线、炮台、机器,在北京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那里,看到了带打印功能的计算器和X 光照片。
河北省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收藏的白求恩1937 年使用的医用计算器和手术刀。(徐祖哲摄
“中华工程学会”是近代中国的科技社团,是由詹天佑先生于1911年在广州约集工程界同志创立;后颜德庆先生在上海创立“中华工学会”,又有徐文炯先生等组设“路工同人共济会”;不久三会合并,改名为“中华工程师会”,选詹天佑为会长,以汉口为会址。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官府设立制造局、船政局,以及织造、火柴、造纸等工厂,并开发煤矿,建造铁路,始有近代式之工程事业;光绪31年,詹天佑先生主持京张铁路建筑,始开国人主办钜大工程之端;嗣后教育革新,工程人才辈出,其时国外工科留学生,已有关于学术性质之集会,国内如南洋、北洋、唐山及上海兵工学校之毕业生,亦多联络;
辛亥革命,民国肇基,学会组织始应运而生,三个科技社团皆推詹先生为会长或名誉会长,时詹先生主办粤汉铁路工程;不久三会合并,改名为中华工程师会,选詹先生为会长,以汉口为会址,会员148人;民国3年,改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迁总会于北平,嗣后会务胥以北平为中心。
民国6年,在美留学研究或工作之工程界20馀人,发起组织中国工程学会,会员80馀人;嗣后移会至上海,并在沪、平、津等地组织分会;民国12年在上海举行年会,是时会员增至350馀人。
民国19年,双方提出两会合并,俾得集中力量以谋发展,会员增至1,500馀人;20年8月,在南京举行两会联合年会,更名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以民国元年作为本学会创始之年,设总会于南京,会员共计2,169人。
华南圭(1877-1961)先生对中华工程师学会做出了独特地贡献。南圭先生字通斋,江苏无锡人。1896年中举,京师大学堂成立后,就学师范馆。
1904年初,华南圭被官派赴法国巴黎公益工程大学(Travaux Publics)学习土木工程,为该大学首位中国留学生,1908年获得工程师学位。1910年归国。1911年,华南圭以最优的成绩通过了清朝学部举办的留学生考试,获进士。
1913年到1916年,华南圭担任北京政府交通部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教务主任。1916年,署北洋政府交通部技正。协助交通部长叶恭绰创办天津扶轮中学(天津铁一中)及交通传习所土木工程系。华南圭编写的教材,为中国最早的中文现代土木工程教材之一,其中铁路工程教材是首部中文铁路工程教材,出版于1916年。
1913年起,华南圭兼任其在交通传习所内创办的交通博物馆的馆长,1914年该馆对外开放,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博物馆之一。1914年起,华南圭协助朱启钤建设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北京首座公园)。1915年到1917年,华南圭任留学生出国考试总考官。1918 年起,任北京政府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1920年到1922年,任京汉铁路总工程师,1924年到1928年再度任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