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桥车站杨存信站长和苏州码子

标签:
青龙桥詹天佑计算机 |
分类: 历史回顾 |
杨站长过来了!
2013年,青龙桥站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詹天佑铜像旁的黑色护栏用的是1909年在京张铁路上使用的马莱型蒸汽机车的内热管;后院的三根钢轨分别铸造于1898年比利时、1905年英国和1915年美国田纳西……
2011年,巡查铁路设备时,发现站北四桥子村路基旁有一块刻有符号的石碑,有数百公斤重,大家全靠人拉肩扛,用了五个多小时,才把陡坡上的两块石碑完整地搬上汽车,运回青龙桥站。
老杨请教铁科院的专家查实,这石碑刻的是“苏州码子”,符号起源于宋代,由苏州商人发明,明清两代广泛使用。京张铁路开通时,阿拉伯数字在中国尚未普及,就使用了“苏州码子”标示公里数。“这‘码子’再一次证明,京张铁路是咱们中国人修的。”杨存信认真地说。
(苏州码子应用多年,流传很广,南方杀猪就是用码子在每大块肉上标注份量,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小时候,四川还在使用呢!——博主)
“我想守着老站,把这些故事保存好,流传下去。”杨存信低声念叨着。他身后的站道旁,一棵300多岁的大柳树枝繁叶茂。当年,中国人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就在树下通车。

青龙桥车站站长杨存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