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民政局消息,2017年1月1日起,“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将全面启用,这是一个大好事,除去为老人服务,也有利于相关公交、公园、服务部门获取“大数据”统计服务需求,当然,“优惠卡”一开始就安排数字卡就更好了。
俗话说,好事多磨,这不就出了一点小误会。
元旦4天
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仍有部分老年人未能更换该卡。市民政系统的人说,原来的“优待卡”可延期使用至2017年3月31日。另外,也正在给近两个月申办的老人制作临时卡,先保证使用。去年市民政局共为135万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陆续为各区老年人发卡。
可是,计划赶不上执行,半年多时间,进度没有全面完成,上边紧急通知“延期”,居委会都通知了,媒体和网络也忽悠起来。一下子,众多拿到新卡的老人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用新卡,还是旧卡。公交车上是不是要用新卡来刷卡。
不错,是有通知,但是老人们在家不可能依次看到所有的通知,作出准确判断。2017年到来,出门的人们和公交车司机就发生了点问题,司机要求发卡的都随身携带。带不带,上下车刷几次?都是问题,累的是司机,上一天班,得讲多少次,费的是口舌。
据说,市长电话,公交96196,这两天忙的许多都是这件事。刚好赶上新年放假,又没有专门设立协调机构,上上下下电话来来回回。
那年北京大雪,当时的“扫雪办”,的确通知地铁能不能延长运营,送大家回家。但地铁说,扫雪是地上的事,你管不到我们。于是,千辛万苦走到地铁的人们,只好继续跋涉,许多人直到天明才走回家,一路回忆工农红军的精神,坚持向前。(现在没有扫雪办了,“应急办”从天上一直管理、协调到地下。)
智能卡是群众性的事,除去智慧城市要求的技术和系统,所有新业务都应当有专门的宣传,组织使用,新业务启动最好避开节假日,这也是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深圳地铁开通,兴奋的过量乘客蜂拥而至,地铁应对不了,只好闭门谢客。北京推行刷公交卡,开始长期试验时,一辆车三天才有一张卡刷。到全面运行那天,三环有两处,因为上车刷卡很忙,堵车超过约千米,交警按照预案通知一律不刷卡了,公交车赶紧出站。
精心准备的奥运会公交,夜间鸟巢散场时大批观众拥堵在场站,应急调来的公交车显示的公交路线序号和站牌不一致,把执勤的公交人员、武警累坏了。原因,捡查验收公交场站设施是在白天,没有想到站牌标志高度不到两米,晚上乘客根本看不见的问题。
一个大城市,一百多万人的事,光靠司机解释是不够的,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媒体,准确宣传,告诉老人们如何使用“助老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