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2009-09-04 21:51:11)
标签:

阳新

布贴

工艺

旅游

农村

休闲

分类: 阳新半壁山和干校

 

    布贴亦称补花,是刺绣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边角碎料,在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底布上精心五彩斑斓的图案,用浆糊贴牢后,再用针线沿边锁绣。

    阳新古属楚,公元前201年建县。阳新是“布贴文化”的中心区域,虽然无任何文字可考,但在出土文物中时常见到。以下是首都博物馆展出的1000年之前的荆楚文物——布贴和刺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恋恋不舍的北京女孩。

    它用于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童玩等。鄂东南阳新一带农村姑娘出嫁,大都随身携带一个别致的布角包,内装缝制嫁衣嫁妆时余下的各种布头。过门后,为未出世的小宝宝缝制布贴衣物、抱裙、涎兜、鞋帽等,很少花钱,作品漂亮结实耐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这是精品

 

    在阳新太子镇、浮屠镇和枫林镇等偏远的乡村,偶尔还能看到晾晒的布贴,犹如乡间山花,质朴美丽。  

    阳新县文化馆副研究员尹关山先生说,布贴是楚文化在黄石地域的一个奇特结晶。由于现代人审美观念上的差异,日常少见,偶尔作为礼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阳新布贴呈现黑漆点金般的色彩特征,造型野逸质朴,构图浪漫,不拘时空,天上人间,不拘常理,随意组合。在制作上精工细绣,纹样众多,形成丰富的体系,从冠至履,从童装到玩具,从新娘婚嫁用品到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实用物具达5系30余品种,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作品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观音坐莲、凤戏牡丹、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也有日常生活、农作物和山林水泽等,无需谱本,不须用笔,心象所至,信手拈来,从不雷同。

   阳新农村女孩十二三岁便开始在长辈传导下,拼贴缝纫。到了出嫁时,便将嫁衣所剩布角,装进布角包带到婆家,待有喜时,便做起各式好看的布贴物。在亲戚朋友家有小孩做满月、生日等喜庆之事时也可作为贺礼相送。

  阳新布贴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1986年首次亮相湖北民间美术展览。1987年问鼎北京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对布贴进行了报道。1988年《中国文学》英文版首次将阳新布贴的专题文章和一组彩照向海外传播。从1989年起,阳新布贴多次飘洋过海,出展前苏联、塞浦路斯、利比亚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6月,阳新布贴终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这是首都博物馆的商品,大的150元,小的也近80——90元。

  1986年展出时,省博物馆一下子就收藏了80多件,阳新布贴一词也被收进《湖北省民间美术探源》中。1987年,一件5米长的阳新布贴在中国美术馆正厅展出,令外国专家也赞不绝口。1988年第3期的《中国文学》英文刊物率先把阳新布贴的专题文章连同照片向海外传播。1990年版的《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一书中,在布贴辞目后,被提到并较为着重介绍的地方布贴唯见阳新布贴一家,阳新布贴非同一般!

  在阳新乡村,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布贴,但这些布贴少了古朴与精美,无论是在选材还是制作上都逊色不少,让人感到有些失望。
  阳新县文化馆李祥斌馆长认为,就目前而言,布贴实用性不是很大,制作难,费工时,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再作为穿着或装饰,显然与时代不协调;如果作为工艺品推销,成本与工时不划算,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果作为产品开发,又缺少资金。
  要使阳新布贴既保持原汁原味,又不失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我以为一是要宏扬民间文化,要提倡婴儿享有吉祥的“布贴”,部分城市的亲戚之间,赠送布贴,就是极大市场,也要改造浆糊的粘贴方法。

    还要搭载。我的一位朋友知道有人做小型硬木礼品微型家具,能不能配上“布贴”的坐垫呢?能不能作为汽车司机的平安符呢?开拓的领域多多。

   阳新的朋友们可以多写文章,找到一些样品,进行推广试验。

   提前说了要写“布贴”,一直没有写出,照片处理要时间。今天博友流苏催促,赶紧写出来。

 

引用(东楚晚报)记者 吴建新 通讯员 费上来 的文章和“精品”二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