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江防汛的日子中”写到使用麻袋的情况。先用船运去麻袋,现场装土,垒成子堤。后来又命令尽可能的赶紧把草袋倒空(此处决口放弃),其他地方还要草袋。倒土比装袋难啊!试一试你们就知道,大半草袋连土扔了一地。
昨天,看到北京晚报说了两条有意思的消息,一条说麻袋居然也有高科技,防汛时便捷多了。
本报讯2007年8月9日(记者贾中山)昨天,市防汛办介绍说,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本市紧急调拨了54000条吸水膨胀麻袋用于支援防汛一线。吸水膨胀麻袋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原本不到0.5公斤重的麻袋可以在3到5分钟内变成20公斤重的“沙包”。
据了解,吸水膨胀袋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品,运用最新的高科技吸水材料作为填充物。每只麻袋大约重420克,浸水3至5分钟后就能变成重约20公斤的“沙包”。吸水膨胀袋可以折叠储存,又可堆砌,就像使用传统沙包一样,却比沙包容易使用、搬运和储藏。(要是撤退其中的水,大约就倒不出来了?)
上周下大雨,三环安贞桥两次成大河,还要有其他高科技措施就好。
还有一个不是高科技的事,也好玩!
新公交车,气派,高高大大装人多。
乘112路,快到皇城根终点时,车内只有二三个人。下雨了,售票员妹妹要关闭天窗,蹦蹦跳跳好几次,根本使不上力,雨点飘然落入车内。偶出手相助关窗,妹妹不好意思地说,窗太高。偶看看她,心想要有多高才能够正常关窗啊?----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公交招聘不是找对象,总不能拿身高做标准去和模特队、民航公司去抢夺人才——猎头!
哈哈,昨天的第二条新闻“公交车队给司售人员发钩子”:
(记者王琼)今天上午,80辆300路外环慢车的司售人员都领到了一把“方便钩”。它下拉能关闭天窗,上托又能打开天窗,以往总犯愁够不着车厢天窗的售票员们多了个好帮手。
“天窗方便钩”长约80厘米,正面看起来呈“丫”形,顶端两个分叉较长的一侧呈弧状,较短的呈直线形。
“我们非空调车规定早上开天窗,晚上关天窗,中途下雨也要关天窗,车厢高度两余米,这可难倒了车上的司售人员。”推广该“方便钩”的公交公司客运第五分公司的卢书记介绍,车队270名售票员中女售票员平均身高仅为1.6米。男售票员平均身高也只有1.7米。面对每天早晚一开一关的“必修课”,都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车队自己的技术人员两个月前开始研究解决这一问题,设计者李师傅说,整个钩子由一根钢筋棍制成,做出来大伙儿都认可,就委托车队合作单位帮忙赶制出80把。
一年多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错——我为奥运作贡献,并非全靠高科技。
说明,喜欢给晚报热线800810-8440
致电挑毛病,还不花话费。
提过要重视数字,这不两位记者都回答了读者心中暗含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