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方式决定民族的生存

(2007-05-01 12:10:19)
标签:

民族兴衰

语言文字

阿拉伯文

波斯语

甲骨文

创新

思维方式

生存

体力搏斗

分类: 《信息跨越》和论文
    随着民族的兴衰,特别是科技的发展,语言文字也在相随兴亡。对汉字的未来,自然也不可等闲视之。

    一个民族的文化兴衰往往取决于战争胜负,阿拉伯人曾入侵波斯,把希腊亚历山大都没有破坏的文化遗迹都破坏贻尽,情况十分悲惨。但是波斯人还是厉害,他们没有像埃及人那样废弃古埃及文字,一律改用阿拉伯文,而是阳奉阴违,只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依然是波斯语,终于把自己的语言保留下来。

中国也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王朝更迭,但是汉字的顽强生存能力使它永不消亡,这一点依然应当归功于秦始皇。

 每当看到凡人不能解读的“甲骨文”,就会想到几千年后当今通用的“方块字”还会流传多少?这当然不是“杞人忧天”,30多岁的大学生至今已经不识“繁体汉字”,那么“简体汉字”中的一部分在若干年后又会不会成为文物,被列为“收藏”对象呢?网络时代开拓了人们的思维,有一句名言就是——“谁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今天我们还能在专家的帮助下,理解刻在龟甲钟鼎上的文字;那么在网络时代生活了一个世纪之后,还能找到会阅读用刀用毛笔用钢笔写出汉字的专家吗?

在悠然的农牧生活中产生的方块字,承担了几千年的记载历史和思想交流的任务,汉字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情感以致思维方法融为一体。我们现在还能大致读懂秦始皇时代的出土文稿,如果这位统一了汉字书写规范的君王重返人间,翻看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对他来说也不会成为大难题。但是,我们联接好一只“猫”,打开电脑进入网络,就会发现网络高手的某些中英掺杂的对话已经成为现代“天书”。当然,这些中国人看不懂,美国人也看不懂的语言是不能算作语言的进化。

任何辉煌的文化如果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而停止创新,那它也会因创造力的枯竭而逐渐消亡。另一方面,创新也必须适应人类的进化规律,工具只是人的能力的延伸而不应成为替代。

    我们应当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也应当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在100年前是这样,在现在是这样,估计至少在50年之内还是这样。要使中华民族文化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而变革更新,使传统和现代化达到辩证化的统一。

    农业社会通过体力搏斗而发展;

    工业社会的竞争取决于群体控制的能源与技术;

    信息社会由资源和思维方式决定民族的生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