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马可尼开始的移动通信

(2007-04-25 23:01:51)
标签:

马可尼

风筝

波波夫

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报

电磁波

电报机

圣诞节

迈阿密

收音机

分类: 《信息跨越》和论文
 

    2001年12月12,英、美海军人员在纽芬兰用复制的器材,重复马可尼100年前在这里做的越洋通信试验。与发明家同样也十分不顺利,风筝天线被撞断了,使后人知道创新永远是艰难的。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马可尼建造了第一架可以收发和放大无线电信号的装置。在此基础上,加拿大人费森登又发明了无线电广播。

马可尼,1874年出生。15岁时,他就立志发明无线电报。因为,188713岁时赫兹已经用人工方式产生了电磁波,还能够接收。马可尼不仅了解有线电报的应用,也应当从老师那里知道这一事实。

    1894年,马可尼20岁时,终于可以通过他产生的电磁波把4米之外的电铃震响。

    18967月,他带着做好的“电台”准备乘船到英国去“发展”。不幸的是,在登船安全检查时,这位少年告诉海员,他的设备是不用导线的“电报机”。在遭到海员的嘲笑的同时,“电台”被当作不安全的可疑东西抛进大海。

    不久,在英国邮政总局总工程师伯利斯的支持下,实现了300码(1码为0.914米)的无线信号传输。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绩。

    1896年无线通信距离还不到2海里;18975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18981月,通信距离达到20海里;

    1899年,马可尼在英国南福兰角建立了第一个无线电报站,用来与31英里外的法国维姆勒通信;同年在英国军舰上,已能在相距75英里间交换信息。是年9月,在引人注目的“美洲杯”快艇比赛时,无线电报系统首次服务于民用。马可尼的无线电台装备了两艘船,随时向纽约报界报道现场实况,引起了世界性轰动。

    1901年12月121230分,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在加拿大纽芬兰岛圣约翰市的信号山(Signal Hill)上,收到了从3540公里外的英格兰波德胡(Poldhu)发出的代表一串字符S的莫尔斯电码“...(滴--滴)”。横越大西洋的通信,证明电波可以克服地球曲面,开始了现代化的全球通讯之路。这次试验打破了权威数学家的预言:由于地球曲率,无线电通信被局限在100200英里之内。

    马可尼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烦恼,他的天线悬挂在一只风筝上,但很快就被刮到了海上。第二个2.7米宽的风筝又放飞上天,被吹上了180米的高空,终于获得成功。

    1903年,英国海军建立了6个海岸电台,并在26艘军舰上安装了无线电台。

    1910年,德国建立了高功率无线电台,可以和全球的殖民地通信。法国利用艾菲尔铁塔,与法属西非进行无线电联系。

    1914年除了各国军政系统之外,仅在英国得到准许的无线电试验台就达2500个,未经批准的还发现了数百个,无线电引起了广大爱好者的兴趣。

    100年前的圣诞节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世界上第一次越洋电话试验获得成功。

    1900年12月25,国际大洋电报公司基韦斯特营业处的经理约翰·W·阿特金斯调好了电报传输线,开始呼叫佛罗里达海峡彼岸的哈瓦那营业处。很长时间,除了轻声的电流噪声,阿特金斯没听见任何回音,终于从另一端传来了清晰而明了的语言答复:“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据《迈阿密大都市报》报道,到1921年,横跨佛罗里达海峡,在基韦斯特和古巴首都哈瓦那之间已设置了3条海底电话电缆。长为204公里的这些电缆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分支机构古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承制。在当时,它们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长的电话线了。 

     1906年的圣诞之夜,雷吉纳德-菲森登在他那间破烂不堪的无线电实验室中忙活着,他的广播实验,播出的声音竟被远在千里之外的一艘货轮收到。

    新英格兰附近的海域里,那艘英国货轮在冰海之中航行。报务员端坐在电报机前,耳机中传来电波“滴滴答答”的音响,当时电报耳机只能接收到单调的音频莫尔斯电码。突然,一个低沉的男低音渐渐从纷繁的电码中显现出来。《路加福音》的一个片段,在静电干扰中忽高忽低,然而却清晰可辨。

    报务员几乎跳起来,“我的上帝!”,耳机里明明白白地在祝他“圣诞快乐”,接下来是小提琴悠扬的“小夜曲”。随后静电干扰淹没了梦幻般的音乐,耳机里又泛起了单调的摩尔斯电码的滴答声。

一场改变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革命就始于这个圣诞夜。

回顾通信和广播的发展历程,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北京的许善斌先生就收藏了一件民国24年(1935年)政府颁发的个人收音机购买证。当时,收音机进入中国时间不长,还属政府管制。当年收音机不是人人可得的,发证却归交通部管理;今天收音机无处不在,而这个证明倒成为十分有价值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