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件在电脑中竟无容身之处

(2007-04-14 22:02:55)
标签:

部件

汉字

规范

立法

称谓

赋值

字库

点阵

语言

文字

分类: 《信息跨越》和论文

    部件是汉字的基础,汉字部件应当是学习研究汉字的必备之物。可是,似乎汉字部件的实用性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

    部件并未安装在微机中。

    部件规范能进入教学内容吗?

    部件的称谓何时解决?

    现在国标字库已经普遍装入微机,可是只包含了10多个部件的字形,汉字部件的绝大多数却没有能够安装。不要说在学术文章中涉及的部件很难表达,就是一些通俗文章和故事中涉及到部件的字形,也很难处理。在本书开始校对时,笔者自然也为必不可少的“部件”制版而犯愁。

    我们不能不非常遗憾的面临这样的现实,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国标汉字部件在电脑中竟然没有容身之处。我们使用的部件规范包括了各种常用和不常用的符号,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的注音符号,还有日文、俄文、希腊文字母,偏离就是没有汉字部件的全表。

    文字专家的论述文章,关键部分都要涉及到部件表达,但是不论在报刊,还是图书专著上一旦出现这种要求时,往往只能人工处理。有的中文专著干脆用工整的楷书抄写一遍直接制版,部件信息化一天不能完成,汉字的信息化工作就不能说完成。

    其实,并非信息专家轻视部件。在缺乏部件的提示和称谓的条件下,就是有了部件字形也很难调用,汉字部件的现状不是正好说明了部件信息化的欠缺吗?

    信息化是社会的信息化,我们制定了许多规划,成立了许多部门,但是在思维习惯上还是试图用传统的农业方式或工业化的方式来解决信息化的问题,部件信息化的落后就是一个充分的例证。

    汉字信息产品也是一种产品,所有的产品都应当检测,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至今为止制定的许多检测“输入法”的标准,在一定的意义上只是为了约束那些想随意创新的“编码”人。相反,为什么文字信息化还没有一个包括语言文字和电子信息两大领域都能认可的规范和按部就班的进度计划呢?我相信这方面的计划也不见得没有,但是这种计划不仅要公开和加快实施,也应当考虑到多个专业的交叉、适应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

    199712月,国标汉字部件公布。现在时间过去了3年多,但是在商品电脑中还是不能找到这些部件的“字库点阵”标准和软件产品。所以,在全国范围内,从网络交流到传统出版都很难在部件级讨论文字,包括文字信息化和文字的起源。大家只要到图书馆和书店中看一看近年来有关语言文字的图书,各种宋、楷、黑、仿字体已经数字化了,而“非成字部件”还是在歪歪扭扭地手写和匆忙中自己定义的部件“字形”,就可以知道汉字的“信息化”还存在断层。

    2000年,全国人大在制定了相当数量的法律法规之后,终于提出了还需要一个“立法法”,要为立法确定规范和程序。那么,我们在信息化这样崭新的问题前面,我们的计划、规范是不是也应当不断认识和调整呢?

    文字机构和电子行业在信息化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在需要跨部门合作的问题上还是留下了遗憾。这一问题也证明了笔者一贯的观点,中国的信息化推进机构必须要多学科的合作,特别是人文、经济科学的参与。一些大城市的信息化机构的领导人员都是出身电子、通信专业的人士,反而会给他们的信息化工作带来局限性。

    笔者认为,汉字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部件赋值”,但并非只能进行传统的“电子化”“机械化”,在设备和技术上做文章。汉字信息化也包括提升“毛笔”时期的文字理论,不能完全按照当前的现代文字应用规范来进行符号置换,不能选择2000年的文字规范;也不能把1980年的语言应用方式作为汉字信息化的符号赋值规范。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成字部件,要选择3000年前汉字产生之初期,选择部件最活跃时期的信息来作为汉字信息化的符号赋值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