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朝三十七(雍正八年)

标签:
张掖山西会馆北京怡贤亲王祠北京宁郡王府北京贤良祠(外观) |
分类: 第八轮 |
甘肃张掖
(2016. 10. 15)
商路客同行商路上
故乡人共拜故乡神
财从义求
【景点介绍】:
张掖山西会馆位于甘肃张掖市小南街。 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如山门,戏台(上下两层,上为台,下为通道),看台(上为台,下为廊),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造型奇特,威严凝重。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泥塑,遍布全馆,交相辉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所有建筑除陪殿已拆除外,其余保存完好。
【历史背景】:
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修建费用都由客商募捐。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16. 11. 01)
鞠躬尽瘁君臣义
淡泊至诚兄弟情
无愧贤王
【景点介绍】:
怡贤亲王祠,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学院内,始建于清雍正十年,是清代和硕怡贤亲王允祥的祠堂,又称贤王祠。
祠堂坐南朝北,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正殿,山门北侧相对建有坐北朝南大戏台一座。2001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允祥俗称“十三爷”。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病逝于雍正八年(1730年),享年45岁。允祥自始至终追随拥护雍正皇帝的,在施行新政、举贤荐能、严饬家教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卓而不凡的能力,在雍正初年巩固政权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雍正初年,允祥曾奉旨到北京西郊白家疃一带兴修水利,解除水患。后来,他“尝因田猎,往来于此”。允祥喜欢这里的风土民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此决定在此修建自己的别苑,作为憩息之所。不想允祥因病早逝,此处还没有建造完成允祥死后,白家疃乡民张明等感念允祥的恩德,申请建祠纪念。雍正下旨拨款,将允祥别苑改建祠堂,于雍正十年(1723年)六月建成,名贤王祠。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21. 12. 28)
忠勇皆为贤者
勤廉都是良才
本当景仰
【景点介绍】:
贤良祠,清朝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者的专祠,位于现地安门西大街103号旁门。贤良祠坐北朝南,面积约740平方米。祠内立有雍正皇帝御制贤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
【历史背景】:
雍正八年,世宗下诏:“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于民,以劳定国者,皆列祀典,受明禋。我朝开国以后,名臣硕辅,先后相望。或勋垂节钺,或节厉冰霜,既树羽仪,宜隆俎豆。俾世世为臣者,观感奋发,知所慕效。庶明良喜起,副予厚期。京师宜择地建祠,命曰‘贤良’,春、秋展祀,永光盛典。”
最初祀王公、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提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又增21人,共祀99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清朝版的“英雄纪念堂”!修缮好了,为什么不对外开放呢,绝对是个学习清史的好地方啊!
【旅游趣事】:
从教场胡同东口出来,一眼就瞧见了马路对面这组建筑。马路牙子上站着个人,正拍对面呢。我也站在他旁边,拍了两张照片。拍完了,问题来了 --- 往两边看,要过马路都得绕出一百多米,想破坏交通规则地横穿过去,也做不到,中间有隔离带。左右盘算半天,看西面有地铁站,路两边都有出口,好歹比路口近个十米左右。得了,咱就走地铁穿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