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朝三十七(雍正八年)

(2025-06-25 05:06:34)
标签:

张掖山西会馆

北京怡贤亲王祠

北京宁郡王府

北京贤良祠(外观)

分类: 第八轮

甘肃张掖  山西会馆

(2016. 10. 15)

 

商路客同行商路上

故乡人共拜故乡神

财从义求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朝三十七(雍正八年)

景点介绍

张掖山西会馆位于甘肃张掖市小南街。 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如山门,戏台(上下两层,上为台,下为通道),看台(上为台,下为廊),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造型奇特,威严凝重。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泥塑,遍布全馆,交相辉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所有建筑除陪殿已拆除外,其余保存完好。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朝三十七(雍正八年)

【历史背景】

清雍正八年(1730)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修建费用都由客商募捐。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把关公奉为财神,或许就来自这些会馆。商人们外出做生意谋生,只有互相协作、互相帮衬,安全的概率才高一点,挣到钱的可能性也大一些,这与关公的“义”是相符合的。久而久之,关公就成了财神。

 

【旅游趣事】:

    山西会馆就在大佛寺的一角。从大佛寺大门沿右路一直走到土塔,就到了最后面,再从左路往回走,大约走到一半就是山西会馆的后门。大佛寺里游人不少,山西会馆里却没有什么人。正殿里的关公像感觉和中原地区关帝庙内的形象有些差别,但那“捋髯读书”的姿势,不会让人误会是其他神仙。会馆的正门是临街的,不开放。只能再从原路走出去。

 

 

北京  怡贤亲王祠

(2016. 11. 01)

 

鞠躬尽瘁君臣义

淡泊至诚兄弟情

无愧贤王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朝三十七(雍正八年)

景点介绍

怡贤亲王祠,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学院内,始建于清雍正十年,是清代和硕怡贤亲王允祥的祠堂,又称贤王祠。

祠堂坐南朝北,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正殿,山门北侧相对建有坐北朝南大戏台一座。2001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朝三十七(雍正八年)

【历史背景】

允祥俗称“十三爷”。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病逝于雍正八年(1730年),享年45岁。允祥自始至终追随拥护雍正皇帝的,在施行新政、举贤荐能、严饬家教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卓而不凡的能力,在雍正初年巩固政权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雍正初年,允祥曾奉旨到北京西郊白家疃一带兴修水利,解除水患。后来,他“尝因田猎,往来于此”。允祥喜欢这里的风土民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此决定在此修建自己的别苑,作为憩息之所。不想允祥因病早逝,此处还没有建造完成允祥死后,白家疃乡民张明等感念允祥的恩德,申请建祠纪念。雍正下旨拨款,将允祥别苑改建祠堂,于雍正十年(1723年)六月建成,名贤王祠。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在雍正皇帝眼中,“十三爷”是兄弟中唯一的好人加能人。可再信任,这人也不能这么用啊! 感觉这允祥就是被累死的啊!“四爷”就是个“工作狂”,也希望自己重用的人也都是“工作狂”。

 

【旅游趣事】:

    下了公交车,走进村子里,很容易就找到了怡贤亲王祠,可是却在小学校里。戏台在操场的一端,透过铁栅栏可以看到戏台的全貌。可祠堂大门却在操场的另一端,透过栅栏能看见模样,可拍不清楚。走到学校大门,跟保安商量能不能让我进去拍张照片。可死说活说,人家就是不让进。最后保安答应他拿着我的相机,到跟前给我拍两张照片。没办法,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只得答应

 

  

 

 

北京  贤良祠(外观)
(2021. 12. 28)


忠勇皆为贤者

勤廉都是良才

本当景仰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朝三十七(雍正八年)

【景点介绍】:

贤良祠,清朝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者的专祠,位于现地安门西大街103号旁门。贤良祠坐北朝南,面积约740平方米。祠内立有雍正皇帝御制贤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

“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朝三十七(雍正八年)

【历史背景】:

雍正八年,世宗下诏:“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于民,以劳定国者,皆列祀典,受明禋。我朝开国以后,名臣硕辅,先后相望。或勋垂节钺,或节厉冰霜,既树羽仪,宜隆俎豆。俾世世为臣者,观感奋发,知所慕效。庶明良喜起,副予厚期。京师宜择地建祠,命曰‘贤良’,春、秋展祀,永光盛典。”

最初祀王公、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提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又增21人,共祀99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清朝版的“英雄纪念”!修缮好了,为什么不对外开放呢,绝对是个学习清史的好地方啊!

 

【旅游趣事】:

从教场胡同东口出来,一眼就瞧见了马路对面这组建筑。马路牙子上站着个人,正拍对面呢。我也站在他旁边,拍了两张照片。拍完了,问题来了 --- 往两边看,要过马路都得绕出一百多米,想破坏交通规则地横穿过去,也做不到,中间有隔离带。左右盘算半天,看西面有地铁站,路两边都有出口,好歹比路口近个十米左右。得了,咱就走地铁穿过去吧!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