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吕留良罪......俱戮尸......斩......其孙发边远为奴---清朝三十八(雍正九年、十年)

标签:
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北海涠州岛三婆庙承德关帝庙 |
分类: 第八轮 |
内蒙古呼伦贝尔
(2017. 09. 07)
提兵镇边地
临民控一方
扼守边陲
【景点介绍】:
原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原址位于现今海拉尔区伊敏河哈萨尔斜拉桥西部,后来海拉尔区将其复建,做为本区一个重要景观对外开放。复建的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占地12000平方米,由10座仿古建筑组成。集中反映了“旗制时期”、“旗制民制并存时期”、“呼伦贝尔‘地方自治’和‘特别区域’时期”、“旗县分治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展历程。实景展示了传堂、册档房、副都统衙门的房舍、左右司和堂司、厅长的办公之处的当年都统衙门各部门的工作场景。通过成德、瑚尔起、宋小濂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油画、品官服饰、军械库,全景的展示了当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场景。
【历史背景】:
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始设于1732年(雍正十年),终止于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200年来一直是呼伦贝尔地区集军政职能为一体的最高衙署。
1732年,清政府设呼伦贝尔副都统,掌管呼伦贝尔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宜,副都统府的主要设置有:印务处、右厅、左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中国人级别的观念就是清楚 --- 呼伦贝尔的最高官员是副都统,似乎高半级、低半级都不合适,有点像现在“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的感觉。
【旅游趣事】:
广西北海
(2017. 03. 13)
妈祖如何行三
天后怎就称婆
惟佑平安
【景点介绍】:
三婆庙之名,据说是福建妈阁庙,台湾妈祖庙的别称。三婆,其传说充满神奇色彩,院外花木茂盛,岩石纵横,曲径旁通,直达山间,风景幽雅。庙侧绿荫下,有几口仙人井,涌泉常溢不断。井水有口甘生津,清凉解毒之效。庙内,香火不断,拜祀、求签者络绎不绝。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占地500平方米,殿堂1座。前面总宽25.35米,门宽2.2米,高3.1米,朝东南。门厅面深10米,进深4米。整个建筑平面呈“T”字型。黄色釉面砖贴面,硬山式,黄色琉璃瓦顶,正脊中有一葫芦,两面为双龙。后殿面海10米,进深6.5米,内有四柱将后殿分为三间三进。最后一进有佛台,上供三婆塑像,佛台前有香炉台,香炉台前为供桌。后殿为硬山式黄琉璃瓦项,中部屋顶为一亭状,房高5.5米。门厅与后殿有过廊连接。过廊宽4.5米,长8米。过廊两边为天井,与后殿两侧同宽各有一墙,墙内侧装满镜子。门、过廊、后殿均为彩色釉面砖地面。
【历史背景】:
涠洲岛三婆庙又称天后宫。始建于1732年,80年代重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河北承德
(2020. 06.
10)
笑脸佛迎塞北客
红面圣教中原民
按需取信
【景点介绍】:
关帝庙,位于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西南侧宫墙外20米处,是中国唯一的皇家关帝庙。重修后的关帝庙气势更加宏伟辉煌、设置更加完备。自此,这里不仅是朝廷官员、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者来热河点香礼佛重要庙宇,也是行辕之地。历时几百年的沧桑,关帝庙已成为残垣断壁,后于2002年重建和修复大小殿宇20多间,恢复塑像40多尊,主要供奉关圣帝君,分别建有三清殿、财神殿、药王殿、圣母殿等。
【历史背景】:
关帝庙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乾隆二十五年扩建两侧跨院,乾隆四十三年重修,形成最后的格局,使这座寺庙更加符合皇家寺庙的建筑规模和等级。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关帝庙分儒、释、道三家,这座关帝庙应该是道家的。
朝堂上,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大臣“一家独大”,对于“神仙圈”也是如此啊!承德在这时正在慢慢地形成一座城市,已经有了藏传佛教的寺院,那么汉传佛教、道教、儒家......都要逐渐地引进这座城市。
【旅游趣事】:
看来这耍大刀的是比耍笔杆子的胆子大 --- 承德的文庙不开门,而关帝庙却已经“复工复产”了。进门找了点麻烦,卖票的没零钱,而我又只用现金。很快,问题解决了。在正殿里,看着关帝像批着好几层斗篷,连脑袋都快给罩住了。就和工作人员开玩笑:你们这是许愿啊,还是给俺家二爷防疫呢?“防疫”没引起她的注意,“俺家二爷”却引来一个问题:您这称呼怎么讲? 我说:“我姓刘,称关公‘俺家二爷’有错么?”听我这么一说,她一边乐,一边连声说“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