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投递逆书......曾静供因读已故吕留良所著书---清朝三十六(雍正七年)
标签:
普洱宁洱普洱古镇北京北惠济庙雍正御制 |
分类: 第八轮 |
云南普洱
(2019. 09. 06)
茶味飘弥远
城名累世高
香润口舌
【景点介绍】:
普洱古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南部,是一个仿明、清风格的古镇建筑群落。走进古城,浓厚的普洱茶历史文化、昔日古普洱府的繁华依然历历在目。普洱古镇结合自身独特的优势,把宁洱丰富的茶文化、历史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融合为一体,成为了宁洱城市的一张特色名片,亦为全国游客的旅游和休闲胜地。
【历史背景】:
普洱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分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江内六版纳地置,属云南省。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宁洱县为府治所,由元江分府升格为府,因驻地为普洱(“普洱”地名来源于当地哈尼族语言中“水湾寨”的汉语读音,2007年因思茅市改称普洱市,普洱县改称宁洱县),故而叫做普洱府。乾隆元年(1736年)曾领江外六版纳各土司,辖境约今云南省普洱市部分县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老挝丰沙里省。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现在提到“普洱”二字,人们马上想到的是茶。而且现在这两个字作为地名,是随着茶叶交易中心的变化而改变的。
【旅游趣事】:
逛完了“民族团结园”,觉得大老远地从思茅跑到宁洱,就转这么一个景点有点太亏了,就在街上瞎转悠。转来转去,突然一座高大的城楼出现在马路对面。走过去,绕过城楼,后面还有一条仿古街。之所以一眼就判断出是“仿古”,主要还是因为街上的建筑太新了。顺着这条街往前走,街心还有一座戏台和一座塔,而街另一边的入口就是一座牌坊。从另一端走出来,一辨别方向,感觉离车站更近了。行了,也甭这么没目的地瞎转了,回思茅吧!
北京
(2022. 04. 15)
前朝只恐龙多事
今日却忧水稀缺
人增是因
【景点介绍】:
在首钢老厂区西南角和庞村之间,建有一座北惠济庙,是皇家祭祀永定河神的地方。现在庙已不存,仅留有御碑亭一间、御碑一通。雍正御碑亭坐北朝南,为方形,边长约五米,砖石结构,大式硬山顶。御制碑为汉白玉质地,保存完好且精美异常,碑亭内有体型巨大的螭首龟趺碑一方,额篆“御制碑文”四字,碑阳为雍正皇帝御笔北惠济庙碑文。
【历史背景】:
雍正三年(1725年),海河流域再次暴雨成灾,七十余个州县被淹,颗粒无收。雍正帝派怡亲王允祥及大学士朱轼治理四河两淀。至雍正七年,怡亲王允祥及大学士朱轼治理四河两淀成效大著、岁岁丰收。雍正皇帝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归功于永定河神的保佑,于是命怡亲王在京西寻址,兴建永定河神庙,以报答河神。此为北惠济庙的由来。怡亲王允祥为敕建北惠济庙颇下了一番功夫。“往营度,得地庞村之西鼎建斯庙”,庙址选在“长河西绕而南萦,峰岭北纡而左鹜”,“控制形胜,负山临流”,属于上上之地。雍正八年(1730年),北惠济庙建成。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直到本朝开国初年,全国不分南北,对待河流的主要“态度”还是防范。差不多到上世纪末吧,感觉突然一天,水字后面常常接着“资源”二字。人们对水的态度来了个180度转变。
【旅游趣事】:
从地图上查知这个地方在首钢园之内,心里就开始嘀咕:这儿刚刚结束冬奥会,能进得去吗?可石景山区可游逛的地方比较少,只得硬着头皮来到这儿。到地方一看,完全多虑了 --- 这儿近乎是全开放的。看完了御碑亭,就转身往公交车站走,准备按照既定计划去崇兴庵。等也上了公交车了,也后悔了 --- 既然全开放,干嘛不多转悠会儿,至少去看看传说中的“高跟鞋”啊!这也是个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景点啊!没办法,事已至此,只能下回再说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