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清朝三十(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

标签:
临夏州临夏大拱北荆州文庙厦门仙岳山天竺岩寺唐山遵化清东陵景陵 |
分类: 第八轮 |
甘肃临夏州
(2021. 05. 10)
信仰有形式
传承分派别
穆教崆峒
【景点介绍】:
临夏大拱北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红园路。系以中国苏菲主义嘎迪林耶门宦创始人祁静一(1656~1719)陵墓为中心而建成。现大拱北建筑群包括拱北、礼拜殿、客厅、阿訇及学生住宅院落、后园等,掩映在苍松翠柏、奇花异草中。大门分东、西两门,入门后经过曲折的穿堂进入拱北。拱北由八角形砖墙围砌,砖墙磨砖对缝,一片青灰色调。墙上连接3重八角形重檐,用红褐色油漆,与青砖形成对影色调。内部用露明的梁枋作花饰,玲珑华丽。照壁墙与拱北墙饰以砖雕,上有花卉、树木及四川、陕西等地亭、室及拱北的造型,精巧秀丽。客厅等设施均使用小木作门窗,做工精细,堪称艺术精晶。整个建筑群幽雅华丽,颇具园林风韵,为西北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族穆斯林拱北建筑之冠。
【历史背景】:
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初称祁家拱北。至第六代出家人祁道和时期,因该拱北建筑规模宏大,遂改名为大拱北。它是戛迪林耶门宦的总拱北,辖有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四川等省区的40多座寺、亭、静修地和拱北。原建筑院落层叠,华丽精致,主要有禁亭院、陵园、经堂院、礼拜寺、经文学校、花园、住宅院等。1928年毁于兵燹,所藏古籍文物丧失殆尽。1932年,由其当家人马永观等主持复建,相继建成砖木结构的3层八卦形墓庐、礼拜寺院、前后花亭院、东北院等主要建筑。“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墓庐被毁。1981年由当家人杨世俊主持在过去基础上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嘎迪林耶门宦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派别呢?查阅资料,感觉好像吸收了很多汉族文化的东西啊?
【旅游趣事】:
打车到这边来的时候,司机就是位回民,得知我对这些古迹有兴趣后,就大力推荐我来这些拱北来看看。我还有点“含糊” --- 这些地方能随便参观吗?司机很肯定地答复我“现在是斋月,能参观!”从红园出来,一转身就进了大拱北的大门,头进院子没人,二进院子还没人,到三进院子,依旧没人搭理我。正在院子里满处踅摸怎么转到房后的拱北建筑前呢,后边有人出声了:“您怎么回事?”一回头,后面站着一位,赶紧告诉他想看看拱北建筑。这时他才说疫情期间这里不让参观。本来咱对人家的宗教信仰就没多少了解,又赶上这么个特殊时期,也甭对付了。走吧!
湖北荆州
(2014. 11. 19)
蕃女怨
大清天下初已定,人愿思静。
孔学繁,儒者盛,育民纯性。
富足黎庶享安宁,孝忠兴。
【景点介绍】:
荆州文庙(即原江陵县文庙)位于古城荆州中路西段南侧的荆州实验中学校园内,现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前建有宽阔的霸台。棂星门是进入文庙的起点,至今保存完好。全门皆石结构,三门四柱,背后书有“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岁次丙申六月吉日重建”的题记。中门上方前后两面均楷书有“棂星门”三字,正面饰有浮雕六幅,最上为单凤朝阳,其余梁上雕云龙、瑞兽、花草、人物等图像。中门石梁底部为鲤鱼跳龙门的彩绘吉祥图案。透过这精雕细刻的高大门牌坊,人们不难想像文庙鼎盛之时的宏伟风采。
【历史背景】:
清康熙六十年(1721)自城东北隅迁此。嘉庆元年(1796)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名宦乡贤祠,改建崇圣祠、尊经阁、棂星门、明伦堂、文明阁,增建节孝祠、更衣所、刑牲处、祭品乐器库、新旧碑亭。后遭日本侵略军轰炸、拆毁,仅存大成殿、泮池、棂星门石坊及门外两旁巨大石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大清入关于顺治初,但真正“踏实”下来是在康熙后期。一旦消停下来,又该进行“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了。
【旅游趣事】:
逛完关羽祠,改变了行进方向,往北走过一个路口,就到了实验中学门口。事先知道文庙就在校园内,旅游就怕这种景点在机关单位里面的情况 --- 谁知道人家让不让进啊!这里情况还好,和看门的说就是想进去拍几张照片,人家就让我进去了。文庙剩下大殿和棂星门牌坊,大殿还不开门,也就只能拍几张照片了。拍完照片,走出校门,接着往前走。
福建厦门
(2014. 02. 27)
靖海起征伐,
宝岛已归家。
仙山建佛寺,
梵音跨海峡。
【景点介绍】:
天竺岩寺位于厦门市湖里区莲岳路北侧仙岳山上。归属禾山仙岳社。寺院按中国传统寺院而设计,讲究中轴相应,建筑群体以黄墙黄瓦为基调,是传统的闽南风格。在十方善众的支持下梵宇琳宫已初具规模,现法堂、南北罗汉殿、钟鼓楼、祖师殿、关公殿等已落成。
【历史背景】:
岩宇肇建于清康熙末年(1712—1722),因独峙孤岭,隐藏深山,人迹罕至,毁建传承未详。清末,漳州南山寺僧转密上人挂锡于此,苦力经营,鸠工重修,住寺坚持农禅双修。20世纪30年代初,妙释寺住持善琳法师重建、扩建殿堂寮舍,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善琳上人归西后,其弟子正明法师继承衣钵。抗战胜利前夕,岩寺毁于战火,夷为废墟。 1998年经市政府批准重建天竺岩寺。由南普陀寺寺僧释明德主持佛教道场的工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开年会的酒店就在仙岳山西部马路对面,我是打车到仙岳山最东端,逛完观音寺开始登山,沿着山路走到山顶所在的山西端,逛完了这儿的土地公庙和天竺岩寺,正准备下山回酒店,这时一位上海同事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在哪儿,她也准备来山上转一圈。我告诉了她我的位置,并且很清楚地告诉她:过马路沿着山路往上走就行。算计着一刻钟左右她就能过来,可左等她不来,右等她不来。没办法,只能把土地公庙和天竺岩寺一遍一遍地“细逛”。都逛三圈了,这姐们儿才姗姗而至,一问才知道,敢情她也跑到我登山的那条路上去了。得了,这下我们俩都算游览过仙岳山了,一块儿下山吧!
河北唐山
(1999. 03)
冲龄登大位,
少年掌全权。
辛劳一甲子,
大清已然安。
【景点介绍】:
清景陵位于位于昌瑞山脚下,距顺治孝陵仅一公里。整个陵寝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是清圣祖康熙帝的陵墓。该陵于康熙十五年二月十日(1676年3月23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景陵是清王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建筑规模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
【历史背景】: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南有"三藩"割据数省,西北有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割据,东南有郑氏后代占据台湾,东北有沙俄觊觎和入侵。面对严峻局势,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另一方面,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以康熙帝一生的功绩,排入中国历代皇帝的前三位应该没有疑义。然而时代不一样了,在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世界里,天子的英明更多地体现在其前瞻性和全局观上。
【旅游趣事】:
逛完了昭西陵,乘车沿着陵园的主路一路往北,不拐弯就到了孝陵。看看手中相机,还剩下一、两张胶卷,在孝陵就只是转了一圈,没有拍照,准备留着胶卷拍景陵。毕竟康熙爷是有清一代最有作为的皇帝,心里还是有些“英雄情结”的。到了景陵,这儿还真清静 --- 只有我一个人在转悠。在陵园里这么走着,还真有点瘆得慌。给神道拍了张照片,就听相机“滋-滋”的声音响了起来,完!没胶卷了!干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