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2025-05-03 06:57:06)
标签:

昆明金殿

金华兰溪李渔文化公园

北京嵩云草堂

北京荣宝斋

贵阳黔灵山弘福寺

分类: 第八轮

云南昆明  金殿

(2015. 09. 16)

 

明为侯 清为王 江山半壁 有赖自身能力

本做臣 欲做君 换代改朝 何须建庙拜神

时势高人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景点介绍

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

金殿为方形,边长6.15米,高6.7米,所有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供桌、神像、帏幔、匾额、楹联乃至台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杆、七星旗等,仿木构件全部用铜铸成或锻成。总重约200吨。整个建筑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美观,且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古典建筑。殿基边沿环绕大理石雕凭栏,台阶、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殿前还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茶花一树。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历史背景】

金殿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样式建造,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周围建砖墙保护,有城楼、宫门等建筑,称太和宫。崇祯十年(1637),由巡抚张凤山将铜殿拆运至宾川鸡足山。现存金殿为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

1980年清洗铜殿烟尘污垢时,发现铜殿正梁上通体被烟垢覆盖的铭文,梁中间的字被藻井遮盖,是“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铭文证实清康熙九年(1670年)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建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吴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清,故方志碑记只称“清康熙九年重铸”,回避是吴三桂重铸铜殿。殿呈方形,边长6.2米高6.7米。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吴三桂也真是的,你把自己的兵器放在这儿,是向神仙示威怎么的!那神仙还能保佑你吗?

 

【旅游趣事】:

    从石林回来,要在昆明东站下车,感觉这里离金殿不远,抬手看看表才两点多,就打了个车奔了金殿。都这钟点儿了,我可还没吃中午饭呢!想着这是著名景点,门口应该有饭馆吧。可到了地方一看,还真没有合适的饭馆。这叫失望啊,那也别想这么多了,先买票进去吧!一进门就得爬山,又渴又饿,山路上还不让抽烟,这叫难受啊!好在转过一个山湾,就看见了一溜儿小摊儿,有卖饭的。甭讲究了,就来碗面条吧,有什么话等把肚子撑起来再说吧!

 

 

浙江金华  兰溪李渔文化公园与芥子园

(2016. 11. 19)

 

科举难中 何妨写戏唱戏

仕途不通 干脆著书出书

乐在其中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景点介绍

渔文化公园坐落于横山山麓。一期工程占地24亩,总投资1000万元,是一座集名人文化、景观文化、休闲文化和广场文化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主题公园,是承载李渔文化的重要载体。

芥子园系仿古园林建筑,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地处兰溪市兰荫山山麓。芥子园很小,占地只有10.5亩,但包含亭台楼阁、小桥鱼池和名贵花木,使之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游憩其间,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自能励志励人,催人奋进。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历史背景】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江苏如皋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祖籍浙江省兰溪市夏李村。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晚年的李渔思乡之情日切。60岁的时候(1671年)他有一次经富春江逆流而上,回到兰溪故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在那时的读书人看来,李渔写戏唱戏就是“玩”。其实,玩有什么不好呢!真要玩出门道、玩出境界也挺不容易的。至少比勉为其难地当官强吧!

 

【旅游趣事】:

    从诸葛八卦村回来,在兰溪城内吃了午饭。看看表才一点多,就决定去横山殿和芥子园转一圈。从横山上的另一条路下来,直接就进了李渔文化园内,从正门出来,往左拐走几步就是芥子园。园内看着虽然有些荒凉,但却感觉另有韵味,大概李渔在日也就如此吧!

 

 

北京  嵩云草堂
(2022. 04. 07)


共享黄河思绪

同解中州乡愁

如临故土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景点介绍】:

嵩云草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达智桥胡同55号(松筠庵对面),为清代建筑。院门尚存威严,但院内已成杂院,曲折昏暗,拥挤杂乱,当年的风采全无。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历史背景】:

最早是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高拱在此处购得的荒地二亩,用以建中州乡祠以备在京豫人集会之用。到清康熙十年(1671年),工部尚书汤斌正式建立了中州乡祠。咸丰时户部侍郎毛树棠,又在祠东购得地基二亩,建成河南在京最大的省级会馆———嵩云草堂。同治末年,兵部尚书毛昶煦、袁保恒(袁世凯的从叔)等人又筹资在会馆内修建了精忠祠,供奉岳飞像,进行祭祀。1895年公车上书时,嵩云草堂与松筠庵一起做过各省举子集会、签名的场所。1898年,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发起成立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会设立分会,嵩云草堂成为保国会在北京的一处重要会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在此处开会议事,他们还将《保国会叙》“榜于会所”。后来袁世凯进京时曾经居住在嵩云草堂内。张勋等人也曾经在嵩云草堂里秘密筹划过清帝复辟等事宜。民国初年,南北议和之际,因暗杀清朝摄政王载沣而被捕入狱的汪精卫,从清朝刑部的监狱中释放出来时,作为南方代表之一,他与袁世凯之长子袁克定义结金兰后,就下榻于嵩云草堂的“池北精舍”。后来为支持袁世凯,汪精卫与杨度、袁克定等人还曾在嵩云草堂筹划组织“国事共济会”等事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今日各地,多对河南人的“抱团儿”心存芥蒂,不知道清朝的时候是什么样?

 

【旅游趣事】:

几年前,曾特意来看对面的“松筠庵”,记得当时虽然看见这座院子的门楼挺“老”,可不记得门口挂着“文保登记单位”的牌子。这次看见这块牌子,不由得就停下了脚步。门口坐在椅子上的一个老太太主动给我讲了起来,说这儿是“袁世凯弟弟”住过的地方,她再一听我是正宗北京口音,还特意建议我进院子去看看。疫情期间,这种“邀请”太难得了,不进去转一圈都对不起她啊!可进门一看,咳!这些房子都是私搭乱建的,连一栋模样稍微“老”点儿的都看不见,这有什么可看的啊!走吧!转身出门,跟老太太道了声谢,接着往前走。

 

  

 

贵州贵阳  黔灵山弘福寺

(2012. 10. 22)

 

夜游宫

 

年幼时逢战乱。

科举路、前途无盼。

心慕佛家誓为愿,入深山,苦修行,家人念。

终有高僧见。

悟禅机,功德圆满。

罗木山中佛寺建,弘佛法,济众生,当无憾。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景点介绍

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最大的佛教丛林,为贵州首刹。寺院殿堂,结构典雅,规模宏大,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春天莺歌燕舞,百花争艳,秋日丹桂飘香,红豆生辉。主要建筑有法化塔、九龙壁、大山门、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说法堂、客堂、双桂楼及方丈苑;有碑廊、素香斋、五观堂和五百罗汉堂等大小建筑72座,加上放生池与茶楼等处,占地近11433平方米。进入寺内礼佛观光,令人有梵宫深邃,庄严肃穆之感。

“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历史背景】

康熙十一年(1672),赤松和尚云游来筑,结茅庵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名曰黔灵山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山寺之开创,即始于世。赤松是为本寺开山始祖,佛法为临济一系之正宗,乃禅门五宗之一。清乾隆四年(1739)清廷颁赠《大藏经》一部,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民国期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民国十八年(1929)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一法师主持法锡,躬耕自食,修头陀行。“文革”期间,寺废僧散,院宇他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及贵阳市人民政府为恢复弘福寺屡有决策。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到底是自幼向佛,还是生逢乱世,他路无望而心灰意冷,最终身归佛门?反正就我个人看,后者更合乎逻辑。

 

【旅游趣事】:

    从酒店到黔灵山大门,走路用不了5分钟。进了公园,沿着大路走不多远,就碰上了猴群。大概是和游人接触多了,猴子们远没有想象的那么调皮,大部分猴子都看上去挺老实。你要喂它 ,它就接着。猴子们大多都不主动向游人讨要,只是东跑西窜的待不住而已。其间还真有几只,坐在栏杆上一动不动,还真有成佛的感觉。从这儿往弘福寺走,山路上偶尔还能碰上一群群的猴子,但都没有大路上这群大。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