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非轻”---清朝十四(康熙九年至十一年)

标签:
昆明金殿金华兰溪李渔文化公园北京嵩云草堂北京荣宝斋贵阳黔灵山弘福寺 |
分类: 第八轮 |
云南昆明
(2015. 09. 16)
明为侯 清为王 江山半壁 有赖自身能力
本做臣 欲做君 换代改朝 何须建庙拜神
时势高人
【景点介绍】:
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
金殿为方形,边长6.15米,高6.7米,所有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供桌、神像、帏幔、匾额、楹联乃至台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杆、七星旗等,仿木构件全部用铜铸成或锻成。总重约200吨。整个建筑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美观,且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古典建筑。殿基边沿环绕大理石雕凭栏,台阶、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殿前还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茶花一树。
【历史背景】:
金殿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样式建造,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周围建砖墙保护,有城楼、宫门等建筑,称太和宫。崇祯十年(1637年),由巡抚张凤山将铜殿拆运至宾川鸡足山。现存金殿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建。
1980年清洗铜殿烟尘污垢时,发现铜殿正梁上通体被烟垢覆盖的铭文,梁中间的字被藻井遮盖,是“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铭文证实清康熙九年(1670年)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建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吴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清,故方志碑记只称“清康熙九年重铸”,回避是吴三桂重铸铜殿。殿呈方形,边长6.2米高6.7米。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浙江金华
(2016. 11. 19)
科举难中 何妨写戏唱戏
仕途不通 干脆著书出书
乐在其中
【景点介绍】:
李渔文化公园坐落于横山山麓。一期工程占地24亩,总投资1000万元,是一座集名人文化、景观文化、休闲文化和广场文化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主题公园,是承载李渔文化的重要载体。
芥子园系仿古园林建筑,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地处兰溪市兰荫山山麓。芥子园很小,占地只有10.5亩,但包含亭台楼阁、小桥鱼池和名贵花木,使之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游憩其间,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自能励志励人,催人奋进。
【历史背景】: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江苏如皋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祖籍浙江省兰溪市夏李村。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晚年的李渔思乡之情日切。60岁的时候(1671年)他有一次经富春江逆流而上,回到兰溪故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22. 04. 07)
共享黄河思绪
同解中州乡愁
如临故土
【景点介绍】:
嵩云草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达智桥胡同55号(松筠庵对面),为清代建筑。院门尚存威严,但院内已成杂院,曲折昏暗,拥挤杂乱,当年的风采全无。
【历史背景】:
最早是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高拱在此处购得的荒地二亩,用以建中州乡祠以备在京豫人集会之用。到清康熙十年(1671年),工部尚书汤斌正式建立了中州乡祠。咸丰时户部侍郎毛树棠,又在祠东购得地基二亩,建成河南在京最大的省级会馆———嵩云草堂。同治末年,兵部尚书毛昶煦、袁保恒(袁世凯的从叔)等人又筹资在会馆内修建了精忠祠,供奉岳飞像,进行祭祀。1895年公车上书时,嵩云草堂与松筠庵一起做过各省举子集会、签名的场所。1898年,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发起成立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会设立分会,嵩云草堂成为保国会在北京的一处重要会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在此处开会议事,他们还将《保国会叙》“榜于会所”。后来袁世凯进京时曾经居住在嵩云草堂内。张勋等人也曾经在嵩云草堂里秘密筹划过清帝复辟等事宜。民国初年,南北议和之际,因暗杀清朝摄政王载沣而被捕入狱的汪精卫,从清朝刑部的监狱中释放出来时,作为南方代表之一,他与袁世凯之长子袁克定义结金兰后,就下榻于嵩云草堂的“池北精舍”。后来为支持袁世凯,汪精卫与杨度、袁克定等人还曾在嵩云草堂筹划组织“国事共济会”等事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今日各地,多对河南人的“抱团儿”心存芥蒂,不知道清朝的时候是什么样?
【旅游趣事】:
几年前,曾特意来看对面的“松筠庵”,记得当时虽然看见这座院子的门楼挺“老”,可不记得门口挂着“文保登记单位”的牌子。这次看见这块牌子,不由得就停下了脚步。门口坐在椅子上的一个老太太主动给我讲了起来,说这儿是“袁世凯弟弟”住过的地方,她再一听我是正宗北京口音,还特意建议我进院子去看看。疫情期间,这种“邀请”太难得了,不进去转一圈都对不起她啊!可进门一看,咳!这些房子都是私搭乱建的,连一栋模样稍微“老”点儿的都看不见,这有什么可看的啊!走吧!转身出门,跟老太太道了声谢,接着往前走。
贵州贵阳
(2012. 10. 22)
夜游宫
年幼时逢战乱。
科举路、前途无盼。
心慕佛家誓为愿,入深山,苦修行,家人念。
终有高僧见。
悟禅机,功德圆满。
罗木山中佛寺建,弘佛法,济众生,当无憾。
【景点介绍】:
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最大的佛教丛林,为贵州首刹。寺院殿堂,结构典雅,规模宏大,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春天莺歌燕舞,百花争艳,秋日丹桂飘香,红豆生辉。主要建筑有法化塔、九龙壁、大山门、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说法堂、客堂、双桂楼及方丈苑;有碑廊、素香斋、五观堂和五百罗汉堂等大小建筑72座,加上放生池与茶楼等处,占地近11433平方米。进入寺内礼佛观光,令人有梵宫深邃,庄严肃穆之感。
【历史背景】: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来筑,结茅庵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名曰黔灵山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山寺之开创,即始于世。赤松是为本寺开山始祖,佛法为临济一系之正宗,乃禅门五宗之一。清乾隆四年(1739)清廷颁赠《大藏经》一部,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民国期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民国十八年(1929)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一法师主持法锡,躬耕自食,修头陀行。“文革”期间,寺废僧散,院宇他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及贵阳市人民政府为恢复弘福寺屡有决策。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