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籍没拘禁”---清朝十三(康熙五年至八年)

标签:
沧州清真女寺鞍山千山无量观常德水星楼南充阆中清真寺阜新瑞应寺 |
分类: 第八轮 |
河北沧州
(2020. 10. 30)
民众增加三世纪
信徒发展一明朝
寺扩教弘
【景点介绍】:
沧州市清真女寺,又称城里清真寺,与沧州北大寺仅一路之隔。原寺占地3亩,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古建筑风格。
【历史背景】:
沧州市清真女寺始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原为男寺,1986年改为女寺。 由于年代久远,现已破旧不堪。1993年开始重建,耗资40余万元。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经过明朝近三百年,想必北大寺周围的穆斯林老百姓增加了不少,新建一座清真寺也可以理解。让人不解的是,当年未分男女寺,进入新时代了,反倒分开礼拜了呢?
【旅游趣事】:
过了马路,走到女寺门口,脑子里还想着马路对面北大寺里的人对我说的话“好好说说,能让你看”。女寺的大门敞开着,一进大门就琢磨着怎么和人家说。可左踅摸右踅摸也没看见一个人,我跟谁去“好好说说”啊!左右拍了几张照片,也就没再往里走 --- 毕竟人家叫“女寺”,咱不知道穆斯林是啥规矩,但咱可知道男人闯女浴室是啥后果。算了,还是别往里走了!
辽宁鞍山
(2016. 09. 08)
历三朝代 全真更遍华夏
经四百年 邱祖仍有传人
道入佛山
【景点介绍】:
千山无量观在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千山北沟,亦名无梁观,传因初建时无梁而得名。无量观整个建筑依山随景而筑,殿宇房舍成阶梯状,层层而上,气势壮观,布局自然,结构巧妙,是东北著名的道教宫观。整个建筑群包括:罗汉洞、观音阁,玉皇阁、山门、老君殿、三官殿、观音洞、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客堂、经房等。
【历史背景】:
千山无量观是清代康熙六年(1667)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弟子刘太琳创建,据碑载:“历十余载辛苦备尝励志梵修正已化人,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刘修无量观。此乃本观开山肇基之始也”。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湖南常德
(2018. 03. 09)
近看商铺林立
远观舟船往来
一方商地
【景点介绍】:
水星楼自古就地处常德城区中心,临沅江而建,以水星楼为中心的河岸片区,是水岸商道、繁华街市的商业中心区。旧时湘西北因多山、多匪而陆路交通不便,水路就成了当时人们出行、通商的必然选择。当时水星楼临水一面(下南门一带)有许多小码头,泊湾着众多大大小小篷布商船,船上行时运棉花棉纱、丝绸布匹以及日用杂货和海味;船下行时运木材桐油、茶叶桔子以及特产山货和野味。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连同水星楼周边的老城区,成了沅江上下游信息交流、商业交易的接头处,这里既有商人落脚的客店、饭店、理发馆;也有货物交易的布庄、衣庄、油行、盐栈、杂货铺等;还有卖船上檀木活车竹缆、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至民国抗战前西方文化和洋人洋货进入,这里更是多了霓灯红绿、商贾云集,十里洋场的水岸商业风貌达到空前繁荣。常德因此便有了“小南京”之称。
【历史背景】:
常德水星楼,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是常德古城区标志性建筑之一。清朝以前,在原武陵府衙门头有座谯楼,其作用是“以此承流宣化之地,用以达声教,其寓意甚深远矣”。后移建到一街之隔的南城城墙上。后遭兵燹之祸,楼毁无存,楼内“钟鼓更器同随散亡”。
清康熙年间胡向华任武陵知府(1668~1672)后,认为常德“乃首善之地”,没有谯楼是“常郡之缺陷”。他便发起“因地就便,竭尽绵力”,在旧基上复建水星楼。不料想,却遭到当时一些“谗儒嚚棍”物议反对,并暗中“设谋扰之”。但胡向华“持志已坚,未尝因其言而中辍”。他“采铁购炭,鸠工募匠”组织建楼,并铸造了一口古钟,置于楼内,故使水星楼“厥成”。胡向华亲自为此楼撰写了《水星楼钟记》,被收入《武陵县志·艺文志》中。水星楼以古制曰谯楼,可瞭望城内外,主要用于报时,亦用于报警或祭祀,以敲钟为号。是古代“听钟声以辨天地之盈虚,审音察政”的象征,至抗战前犹存。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在江边的商业繁华之所,建这么一座高楼,有什么实际功用不知道,至少是个观风景的好地方!
【旅游趣事】:
看过了古城墙,就继续沿着小路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古典式样的高楼正矗立在路中央。围绕高楼,形成一个小广场,广场四周的商铺明显密度增加。走上前一看,楼门紧闭,就绕着楼转了一圈,拍了两张照片。
四川南充
(2016. 05. 12)
殿中无神像
心内有安拉
口念清真
【景点介绍】:
阆中清真寺,又称礼拜寺,位于礼拜寺街西侧,为伊斯兰教民礼拜场所。
阆中清真寺是一进四合院式的仿清建筑,照上是大殿,两旁是厢房,门房则由栅栏、挡檐、大门组成。该寺最早由一户保姓的穆斯林捐资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后历经翻建,遂成其现在规模。最近的一次修建是汶川地震后,清真寺受损严重。灾后由政府拨款300余万翻新的。
【历史背景】:
阆中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时由保宁镇台马子云及保天左等经办,系由陕甘土木专家仿西安华觉寺设计建造,时占地3亩多。
阆中清真寺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将其列为全国驰名古建筑百座清真寺之一,成为本地回民和外来穆斯林教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1994年12月15日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辽宁阜新
(2019. 06. 22)
战火初熄中原定
佛音仍飘故乡宁
满蒙和谐
【景点介绍】:
瑞应寺,蒙古族人称“葛根苏木”,俗称佛喇嘛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瑞应寺建筑自南向北,采用突出中央,两侧相辅格局,显得主次分明,协调有致。即仿西藏布达拉宫形式,又有一定变化。充分体现了满、蒙、藏、汉融合在一起的藏传佛教类型寺庙的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外有四大扎仓、得丹阙凌。大殿周围庙宇分别建在东西南北的山顶或山坡上,形成内外相映、四面对称的格局。殿外有6千米长绕寺一周的环寺路,路旁有万尊石佛环路而立,素有“环寺路上万尊佛”之说。在通向寺庙的每条路旁和附近的山上,到处都有大小不一的石雕佛像,瑞应寺堪称佛教圣地。
【历史背景】:
该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规模。 道光年间,寺院达到鼎盛时期 。康熙帝赐名题字,赠刻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的瑞应寺匾额,并称瑞应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为“大清东部蒙古老佛爷”。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阜新地处满蒙交界地,还有汉人杂居其间。建立一座汉藏合璧的寺庙,尊奉蒙藏信仰的喇嘛教,表现了对相关各方的尊重,对于稳定当地局势,功莫大焉。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