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标签:
朝阳凤凰山华严寺与卧南充川北道贡院辽阳清真寺天津杨柳青西关帝庙 |
分类: 第八轮 |
辽宁朝阳
(2019. 06. 24)
山间何有白鹿在
洞中只见卧佛出
或有神灵
【景点介绍】:
华严寺俗称上寺,华严寺庙宇建筑,随山就势,参差错落,别具风格,其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甚为壮观。现华严寺已不复存在,在凌霄塔基上,已建成一座仿古式气象雷达塔。
朝阳洞俗称卧佛洞,又叫卧佛寺。朝阳洞的洞口朝向西南,宽一丈,进深一丈二尺,高也是一丈二尺。洞中有石佛卧于石床之上,身长九尺五寸,高二尺五寸,腰围三尺五寸,头石枕,纯是天然生成,和石座相连,找不到半点缝隙。
【历史背景】:
相传在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蒙古四愣台吉带炮手赵力彬等人,在山上打猎,看见一只白鹿在前面奔跑,跟随追到山顶树林之中,见在石洞,进去一看,只有卧佛在。随后,大家共同商量修建庙宇,于顺治八年兴工,第二年建成,因此洞向阳,于是就叫它朝阳洞。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朝阳洞日趋兴旺,在洞口处修建了韦驮阁,洞边悬挂一口古钟,上面刻有“凤凰山朝阳洞”等字样。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四川南充
(2016. 05. 12)
科举重典 怎能耽误
为国选贤 岂可废弛
天下要务
【景点介绍】:
阆中清代考棚是川北贡院的俗称,也称阆中贡院、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中部北侧,是清初朝廷抡才大典的重地。
川北贡院是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第一进正厅是至公堂,即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第一进与第二 进两厢为考室,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房顶有亮瓦和气孔。第一进庭院中有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第二、三进是考生食宿之所,也是四合庭式一楼一底建筑,中间有纵向走廊通连。此外,还有供阅卷官、考官生活及办公用房。
【历史背景】:
川北道贡院究竟建于何年已无从稽考。阆中清代考棚的前身是明代县试、府试所在地,也是最基层的选拔人才场所。它能升级为贡院是因为明末清初 ,四川的东、南、西、中均属明朝管辖地,驻节阆中的明将李国英归顺清廷后,阆中最先成为清政府在川的权限地并开始代行临时省会。
顺治八(1651)年,清廷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开考在即,而阆中原有的考棚却规模较小只好停考对它进行改建和扩建,直到顺治九年八月,辛卯科乡试才被补上。从顺治九(1652)年到顺治十七(1660)年,阆中清代考棚共举行了辛卯、甲午、丁酉、庚子四科乡试,它被称作清代四川第一考棚。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辽宁辽阳
(2016. 09. 09)
江南战乱商路阻
塞北安宁穆民来
清真音起
【景点介绍】:
清真寺位于辽阳武圣南路43号,占地1785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坐西朝东,寺内建筑匀称地布围在东西向的轴线上,青砖檐墙围起。前后两院,东西深51米,南北宽35米,正门对开,设在面街的东端,5间对厅,中间穿堂。左侧2间房为迎接来宾、会晤参谒的客堂;门的右侧2间房设办公室,为市伊斯兰教协会、市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料理事务的地方。
【历史背景】:
清真寺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殿前立石碑3方,悬挂横匾3方,南书“处守清规”,为清代辽阳州正堂龚文撰题;北书“还朴归真”,为清代山西提督王相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撰写;中间“纲维理数”,为清代礼亲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撰题。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天津
(2020. 09. 25)
经商本需江山定
求财莫忘义气先
上有神灵
【景点介绍】:
西关帝庙坐落在七街万字会胡同与猪市大街交口处,直对乔家疙瘩胡同。山门高大,有一楹联曰:“香炉一焚思汉鼎,花开三月想桃园”,横批为“亘古一人”;门心左右分别书“精忠贯日月”、“义勇震乾坤”。
【历史背景】:
西关帝庙始建于清顺治8年(1651年)。原为本镇典当业之山西会馆。庙分前后两个院落,有房百余间。咸丰3年(1853年)山门、戏台楼及街前牌坊、两旁房舍30余间遭焚,前院仅存殿宇。后重修。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院中做马厩。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天灾战乱,老百姓民不聊生,可对典当业来说,绝对是发财的好时节啊!难怪这帮商人集资建庙呢!不过,这建庙得等到基本“消停”以后,这会儿,“业务增速”减慢了,有时间、精力了嘛!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