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2025-04-16 06:40:06)
标签:

朝阳凤凰山华严寺与卧

南充川北道贡院

辽阳清真寺

天津杨柳青西关帝庙

分类: 第八轮

辽宁朝阳  凤凰山华严寺与卧佛古洞

(2019. 06. 24)

 

山间何有白鹿在

洞中只见卧佛出

或有神灵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景点介绍

华严寺俗称上寺,华严寺庙宇建筑,随山就势,参差错落,别具风格,其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甚为壮观。现华严寺已不复存在,在凌霄塔基上,已建成一座仿古式气象雷达塔。

朝阳洞俗称卧佛洞,又叫卧佛寺。朝阳洞的洞口朝向西南,宽一丈,进深一丈二尺,高也是一丈二尺。洞中有石佛卧于石床之上,身长九尺五寸,高二尺五寸,腰围三尺五寸,头石枕,纯是天然生成,和石座相连,找不到半点缝隙。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历史背景】

相传在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蒙古四愣台吉带炮手赵力彬等人,在山上打猎,看见一只白鹿在前面奔跑,跟随追到山顶树林之中,见在石洞,进去一看,只有卧佛在。随后,大家共同商量修建庙宇,于顺治八年兴工,第二年建成,因此洞向阳,于是就叫它朝阳洞。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朝阳洞日趋兴旺,在洞口处修建了韦驮阁,洞边悬挂一口古钟,上面刻有“凤凰山朝阳洞”等字样。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追白鹿”之说,明摆着是传说,可问题是这传说“有鼻子有眼儿”--- 时间、地点、人物一应俱全,这就有点“邪”的了。估计是为了盖庙要钱在“编故事”。

 

【旅游趣事】:

    终于走出了窄小的山路,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从这儿往下可以俯视“中寺”--- 云接寺的全景,往上仰望“上寺”--- 华严寺的山门和近乎高出山门一倍的巨大观音菩萨像。调整一下脖子的角度,再往上仰望则是山顶的凌霄塔。喘了几口气,决定先往上走,然后沿大路到云接寺,再下山。大路虽然平整,可毕竟是上坡,接着一边走一边喘吧!华严寺的大殿并不显眼,卧佛古洞是这儿的古迹,可洞内的佛像都是新铸造的。晒了好几个小时,感觉洞内格外凉爽,也顾不上报应不报应了,一屁股就坐在了洞内的拜殿上。旁边一位工作人员老哥很热情地给我讲这些洞内佛像的故事,我也只能一边喘着一边和这位老哥搭话。聊到山顶的凌霄塔,老哥给我讲那是“文革”后新建的仿古气象塔,上去可以俯视朝阳市区全景。听了这个讲解,决定还是上去转一圈 --- 三十六拜都拜了,还差这一哆嗦么!于是咬牙站起来,和老哥告了别,接着往上爬。

 

 

四川南充  川北道贡院

(2016. 05. 12)

 

科举重典 怎能耽误

为国选贤 岂可废弛

天下要务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景点介绍

阆中清代考棚是川北贡院的俗称,也称阆中贡院、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中部北侧,是清初朝廷抡才大典的重地。

北贡院是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第一进正厅是至公堂,即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第一进与第二 进两厢为考室,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房顶有亮瓦和气孔。第一进庭院中有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第二、三进是考生食宿之所,也是四合庭式一楼一底建筑,中间有纵向走廊通连。此外,还有供阅卷官、考官生活及办公用房。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历史背景】

川北道贡院究竟建于何年已无从稽考。阆中清代考棚的前身是明代县试、府试所在地,也是最基层的选拔人才场所。它能升级为贡院是因为明末清初 ,四川的东、南、西、中均属明朝管辖地,驻节阆中的明将李国英归顺清廷后,阆中最先成为清政府在川的权限地并开始代行临时省会。

顺治八(1651)年,清廷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开考在即,而阆中原有的考棚却规模较小只好停考对它进行改建和扩建,直到顺治九年八月,辛卯科乡试才被补上。从顺治九(1652)年到顺治十七(1660)年,阆中清代考棚共举行了辛卯、甲午、丁酉、庚子四科乡试,它被称作清代四川第一考棚。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大清朝进步真快啊! 刚刚进关,四川还没完全平定呢,科举都恢复了!

 

【旅游趣事】:

    贡院是“通票” 中的第一个景点,走到大门口,吓了一大跳 --- 这儿怎么这么多人啊!进了门细一看,有几个旅游团凑一块儿了,弄得导游的讲解都像 “打对台”似的。看到这景象,赶紧往前紧赶了几步,超到了旅游团的前面。这下感觉人少多了,能踏踏实实地转悠了。

 

 

辽宁辽阳  清真寺

(2016. 09. 09)

 

江南战乱商路阻

塞北安宁穆民来

清真音起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景点介绍

清真寺位于辽阳武圣南路43号,占地1785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坐西朝东,寺内建筑匀称地布围在东西向的轴线上,青砖檐墙围起。前后两院,东西深51米,南北宽35米,正门对开,设在面街的东端,5间对厅,中间穿堂。左侧2间房为迎接来宾、会晤参谒的客堂;门的右侧2间房设办公室,为市伊斯兰教协会、市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料理事务的地方。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历史背景】

清真寺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殿前立石碑3方,悬挂横匾3方,南书“处守清规”,为清代辽阳州正堂龚文撰题;北书“还朴归真”,为清代山西提督王相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撰写;中间“纲维理数”,为清代礼亲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撰题。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顺治初年,关内烽烟遍地,倒是满清的发祥地,显得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下,适合商业的发展。一个擅长经商的民族,快速来这里“占领”了市场。

 

【旅游趣事】:

    走到王尔烈纪念馆门口,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停了电,纪念馆也随之就关了门。没办法,只能先去别的地方了。由于要到十字路口的斜对面乘车,就先过了这条东西的马路。快到中秋节了,路南边左边是大商场,月饼摊子都摆到了街边,而右边本身就是一溜儿小摊小店。细一看,右边的摊和店几乎都挂着“清真”标志,就在这些摊子中间,发现了清真寺的大门。一般进清真寺,我都是先问问是否允许参观。可这儿出来进去的人,没有一个像管理人员,我问谁啊!不管了,进去吧!到里面转了一圈,我没找到人问,也没有人问我

 

 

天津  杨柳青西关帝庙
(2020. 09. 25)


经商本需江山定

求财莫忘义气先

上有神灵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景点介绍】:

西关帝庙坐落在七街万字会胡同与猪市大街交口处,直对乔家疙瘩胡同。山门高大,有一楹联曰:“香炉一焚思汉鼎,花开三月想桃园”,横批为“亘古一人”;门心左右分别书“精忠贯日月”、“义勇震乾坤”。

“朕躬亲大政,总理万几”---清朝七(顺治八年)

【历史背景】:

西关帝庙始建于清顺治8年(1651年)。原为本镇典当业之山西会馆。庙分前后两个院落,有房百余间。咸丰3年(1853年)山门、戏台楼及街前牌坊、两旁房舍30余间遭焚,前院仅存殿宇。后重修。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院中做马厩。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天灾战乱,老百姓民不聊生,可对典当业来说,绝对是发财的好时节啊!难怪这帮商人集资建庙呢!不过,这建庙得等到基本“消停”以后,这会儿,“业务增速”减慢了,有时间、精力了嘛!

 

【旅游趣事】:

    古镇游览,似乎寺庙要占相当大的比重。在杨柳青溜达了一个多钟头,四个收费景点已经逛了仨,俩大院和一个陈列馆,一个庙宇还没有呢。走到这儿,终于看到了红墙黄瓦,京城以外,见到这种建筑应该是寺庙,只是不知道是哪路神仙。转到门前,匾额上“关帝庙”三个字映入眼帘。庙不大,只有一座大殿,这种规格和红墙黄瓦搭配起来,总觉得有些“不搭”,不知道是不是历史上曾经“缩编”过。连进带出,连5分钟都没用,就算逛完了这古镇里的唯一庙宇。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