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故摄政王......义皇帝,庙号成宗”---清朝六(顺治六年、七年)

标签:
鄂尔多斯伊旗郡王府北京施愚山故居铜陵大通镇大士阁桂林叠彩山成仁碑 |
分类: 第八轮 |
北京
(2022. 04. 07)
自家诗作几人晓
弟子小说世间闻
不意而红
【景点介绍】:
施愚山在北京的故居位于骡马市大街铁门胡同11号的宣城会馆,为一处四合院。已完全沦为普通的大杂院,仅门口斑驳的门框和厚重的房瓦,露出这个院子曾有的富贵。门外,由西城区文化委在2013年1月挂上的“施愚山故居”金属牌显示出这是一处文物。
【历史背景】: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号愚山,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进士,曾任山东学正。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知道施愚山这个人物,是从小说《聊斋志异》的《胭脂》篇,原本以为是个小说人物,没想到是个真人。网上讲施愚山是蒲松龄的老师,要说施愚山有蒲松龄这么个弟子,也够“无语”的了 --- 一辈子科举不中,绝对不是好学生,可这老师还得靠这“不着调”的学生来成名。成名呢,名还给成“歪”了 --- 把一个诗人给塑造成神探了!
【旅游趣事】:
找到这地方不难,进院子也没人拦着,不过也就门楼看上去还是那么回事,院子里完全是个大杂院,院子里的过道甭说车,就是“错人”都是侧身,这还有什么可看的啊!
安徽铜陵
(2019. 10. 21)
登临九华必由路
朝拜地藏先问心
名山伊始
【景点介绍】:
大士阁位于大通神椅山下,青通河畔,初名相水寺,亦名普济寺,重建后的大士阁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已建成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及观音殿等,另有五百罗汉堂、讲经堂正在修建,总投资已迁千万元,初具规模,香火日盛。
【历史背景】:
大士阁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相传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千里上九华悟道修炼,终成地藏菩萨,曾途径神椅山落脚休息,大士阁即为九华僧人追慕而建,此后十方僧俗朝礼九华必经此地,香火十分兴旺。清光绪二十六年修《九华山志》所绘“九华山东南第一天台胜景全图”中,大士阁被列为九华一景,至此大士阁成为圣地迎接江浙沪及东南亚信徒的重要驿站,又被称为“九华山头天门”。后经抗日战争和1954年特大洪水及“文革”的人为破坏,大士阁及其他寺宇均遭严重毁损,大都已不复存在。
1998年11月5日经铜陵县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慈林精舍迁往原大士阁旧址重建大寺阁,并于2003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49尊贴金佛像隆重开光。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以大士阁的位置和功用,怎么感觉像给九华山收门票的呢?
【旅游趣事】:
大士阁是在大通镇“旅游计划”之内的,可沿着主街走到头,也没发现其所在。在街口的景点指示牌上,才知道大士阁在镇外。站在街口上,远远地就看到隐约中一片飞檐高顶,想必就是大士阁。看上去不近,走起来虽然不远,但脚底下的路是碎石头铺的,还真够硌脚的。十分钟,才走到山门前。进了山门,看到的又是一片搭着架子的殿宇。好歹大雄宝殿已经维修完毕,也就只能来个“见佛不见僧”了。寺里转完一圈,还得沿着那条硌脚的路走回去。
广西桂林
(2013. 11. 05)
南乡子
硝烟散,战声宁,
终难双柱顶朱明。
已是举国多换代。
人无奈,
何必轻生因战败。
【景点介绍】:
叠彩山公园位于桂林城北、漓江西岸,是市内主要名胜之一。走进叠彩山门,迎面便是一大青石碑竖立,上书“常熟瞿忠宣、江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落款为:抚粤使梁章矩(道光二十年[1840年],梁任广西巡抚兼学政)。山门内右侧,有纪念瞿、张二公的仰止堂。
【历史背景】:
南明永历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瞿式耜和兵部右侍郎张同敞率兵抗清,于三年多对间中击退清兵3次,第4次不幸兵败,1650年11月28日桂林城破之时,放弃逃生,坐待清兵,以求成仁。明朝降将,清定南王孔有德屡加劝诱,他们坚决不投降,至死不屈。1651年1月8日,瞿、张二公于叠彩山就义成仁。瞿、张二公殉国后,永历朝分别赐以文忠、文烈的谥号。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此时天下已经战火纷飞了几十年,老百姓也“疲沓”了 --- 不管谁掌权,赶紧让我踏踏实实过日子吧!这才是南明各政权存在时间不长的真实原因 --- 没有社会基础。此二公若真认识到这一点,不知还会不会“成仁就义”。
【旅游趣事】: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