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2025-04-19 07:02:19)
标签:

潮州金山古井

北京西黄寺

安庆敬敷书院(外观)

自贡夏洞寺

淄博周村旱码头与“今

分类: 第八轮

广东潮州  金山古井

(2016. 03. 09)

 

是战是降 受成栋摆布

扶明扶清 被之奇忽悠

乱世武夫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景点介绍

登上北阁景区的顶端,仁立古城墙北端的“观澜亭”上登高眺望,顿觉心胸开阔,天地浑然一体,有“衔远山,吞韩江”之气势,山川美景尽在眼下。景区山上的古井是号称“广东第一井”的金山古井。史载:“井深百余丈,可饮万人”。井径3.8米,围12米,深18米,全井容积可达204立方米,比广东省内在此前发现的最大连平县的“仙人照镜井”的容积(63 8立方米)超过2倍多。该井始建年代尚须进一步考证。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历史背景】

清顺治九年(即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明东阁大学士兼礼、兵部尚书潮人郭之奇策动全潮反正,潮州总兵郝尚久响应反清复明。为了抵抗清兵进攻,郝尚久在金山顶上筑坚固堡垒,积粟储械。后因内奸王安邦投降。清兵突至,郝尚久与其子郝尧措手不及,眼看着潮州城陷,只好同投古井而死。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生逢乱世,作为武将得有自己的头脑啊!就说这郝尚久,先是一门心思听李成栋,这又被郭之奇一顿忽悠。

 

【旅游趣事】:

    爬到北阁佛灯的最高处,就看到一片平地,平地中耸立着一座楼,楼前就是这口古井。楼叫“浪西楼”,虽然开着门,可里面没什么东西。简单地转了一圈,从另一侧的门出去下了山。

 

 


 

 

安徽安庆  敬敷书院外观
(2019. 10. 18)


文化传承 当有儒者

国家安定 需要人才

精英辈出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景点介绍】:

敬敷书院,原名培原书院,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坐落于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现存建筑东西长70.7米,南北50米。南北两侧各筑讲堂五组,保存完好。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历史背景】: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于清顺治九年(1652)由巡抚李日捐款创建。原址在魁星楼旧址(现安庆一中内)。乾隆初更名为敬敷书院,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初由曾国藩移建孝肃路之西。光绪二十四年(1898)又移建至菱湖南岸,即今旧址。

1901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

书院名由来:敬敷之词,语出《尚书》,意思为“恭敬地布施教化”。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此时江南各处刚刚“消停”下来,也该转入“建设”时期了,应该是有急切的人才需求,才有人出来建这么一所书院。要知道,这培养出来的可是新朝的人才啊!

 

【旅游趣事】:

从徐锡麟起义纪念馆出来,想想上午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但不过十点出头,就想着尽可能把下午的“进度”赶出一点了。事先知道“敬敷书院”和“红楼”在安庆示范学院内,心里就嘀咕会不会被拒之门外。在学院大门没遇到任何麻烦,大摇大摆就进去了。可在离大门不远的书院门口,却碰到了紧闭的大门,旁边还有一张“告示”,告知这里周三、六开放,可这天是周五,这回没辙了。绕着书院外墙转悠,好歹能从院墙的“假窗户”大致看到里面的情形。得了,也就这样了吧!

 

 

四川自贡  夏洞寺

(2018. 04. 12)


北兵迫近僧何虑

南朝自乱佛怎知

难佑不肖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景点介绍

自贡夏洞寺位于自流井至贡井路上自贡工人疗养院旁,是一所求神拜佛兼以戏曲游乐的民居寺院。 夏洞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洞寺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戏楼构成的四合两天井层叠式庙宇,大小院落都以回廊相联,四通八达,是一穿斗式兼台梁式的古建筑。歇山屋顶,屋脊起翘,壁画雕栏均简括恬淡,其建筑功能分区十分明确,整体建筑至今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历史背景】

夏洞寺初创于南明永历年间(1654 年,即清顺治十一年)。 据口碑记载.该寺系由峨眉山僧人来“富荣厂”传播佛教所建的两座寺庙之一。其一是位于荣溪河(今釜溪河)支流清溪河(今威远河)东岸现马冲口街境内的高峒寺。其二即为夏洞寺,初时名唤“下峒寺”.取其地势在“高峒之下”而名,后遂偕音传为夏洞寺。寺庙落成之时,清军已入川,在川东北建立了政权.而川南之富荣厂虽仍为南明一隅,但却多风雨飘摇,官不理政,民不聊生,盐场并停灶歇,人心惶惶,地方百姓乡绅纷纷求神拜佛,以图庇护,使夏洞寺之香火曾盛极一时。清道光末年 ( 1847 ) ,该寺曾进行过一度修葺和扩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和尚对亡国的危险也不敏感啊! --- 这清兵都入川了,永历政权又内斗不休,和尚们还有心思建庙拜佛补呢!

 

【旅游趣事】:

    从旅游网站上查到有“夏洞寺”这么个景点,但感觉离酒店有点远。再查一下交通,好在不用换车,就在一大早乘车来到了这边。记得从地图上查到的结果是下车以后往前走一段然后向右转,可走出了十分钟,也没找到右转的路口。连续询问了三个路人,居然都没听说过“夏洞寺”,终于第四个人是个明白人,给我指明白了道路 --- 得往回走。但人家也明白地告诉了我,夏洞寺不开放。既然都到了这边,就算关门也得过去看看啊!谢过对方,就按照他所说的方向走,又走了约二十分钟,终于见到了这座寺庙,果然,庙门紧闭!想推开个门缝扒着瞧瞧都困难,门关得是真紧啊!

 

 

山东淄博  周村旱码头与“今日无税”碑

(2017. 06. 07)

 

效朱明 效满清 何如为百姓谋福利

做官宦 做乡绅 首当让一方变繁荣

真读书人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景点介绍

“今日无税”碑立于大街的北首,这块六角形石碑见证了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的历史。现在这块碑已不是原来的那块。碑正面刻的是“今日无税”,其余几面刻的内容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长山知县金铽来周村视察后亲自撰写的《周村义集记》。“旱码头牌坊位于“今日无税”碑前。

废皇后为静妃......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锦氏为皇后---清朝八(顺治九年至十一年)

【历史背景】

李化熙是明崇祯七年(1634)的进士。清王朝平定北方后,李化熙顺应时势,归顺了清朝,被委任为工部右侍郎,后又不断擢升,官至刑部尚书,地位比明朝时还要显赫。清顺治十一年(1654,顺治皇帝在瀛台赐宴群臣,当问到大臣们父母的情况时,李化熙立即跪倒在地,说母亲今年八十有三,请求回乡奉养老母。顺治皇帝为之动容,当即批准了他的请求,李化熙成为清廷第一个主动辞职回乡的汉官。

李化熙在告老之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请求官府减免了一批荒地税。当时管辖周村的长山县有1600顷荒地无人耕种,却照样要缴税,这些税银自然转到了百姓头上,李化熙上书山东巡抚“特疏得免”。另一件事就是代完市税。他承担了周村市场的税银,周村由“官集”改为“义集”。当时的集市一向有“官集”和“义集”之分,“官集”就是由官府设置的集市,设立“官牙”,商人须向官府领牙帖、缴牙税;而“义集”则是民间自行交易,不必纳税。李化熙死后,他的儿子李溉之、孙子李斯佺、曾孙李可淳又是一辈接着一辈代完市税,其后,李化熙的家族一直秉承先人遗愿,代完市税。李氏家族代完市税持续了至少七代人,大约二百年时间。周村无税的佳誉风传遐迩,四方商人相约结伴径奔周村,周村成了商贾云集烟火鳞次的“旱码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现在常说,市场得“养”。周村的历史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概念,从清初到清末,养了二百年,终于养成了驰名天下的“旱码头”。

 

【旅游趣事】:

周村的北街和南街是古商城的主街,但南街和北街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错开的地方就是“旱码头”的牌坊和“今日无税”碑的广场。先往东街方向走到了东门,又走了回来。街口有一家卖“馍馍酱”的商店,这是没听说过的,信步进了店门,拿起一瓶细看,“原材料”后面赫然写着“牛肉”,泄气了 --- 我不吃牛肉。放下瓶子,走出店门,往南街走去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