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汉人投充满洲......罢圈拨民间田宅---清朝五(顺治四年、五年)

标签:
沈阳慈恩寺北京顺承郡王府旧址玉溪孤山岛北京敬谨亲王府 |
分类: 第八轮 |
辽宁沈阳
(2011.
著书责清祸江南,
身遭流放受苦寒。
舍药止瘟结诗社,
辽沈汉佛此开山。
【景点介绍】:
慈恩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是沈阳市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寺院坐西朝东,占地约
【历史背景】:
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清顺治、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扩建和重修。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春末夏初,从京都押来一个南方和尚,是钦犯,法名函可,字祖心,号剩人,他就是慈恩寺最有作为的剩人和尚。和尚原是江南名士,俗姓韩,广东博罗人,是明末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他早年曾中秀才,29岁时父亲故去,便在罗浮山落发为僧。有一次他在南京印刷藏经,正赶上清军南下,目睹那些曾经作威作福的明朝达官贵人非逃即降,人民深受战乱之苦,他痛心疾首,遂写了《再变记》一书,记述了清军进犯南京的实况。不料当他出城返寺时,此书被清兵搜出,遂成一桩要案,剩人因此被押在京师受审,后来被流放到盛京,敕住慈恩寺,成了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剩人和尚在盛京和一些文人儒士交游谈心,于顺治七年(1650年)组织了一个“冰天诗社”,这是沈阳最早的一个文学团体。文人们常在一起吟诗作赋,相互唱和,活跃了文坛气氛,有一年盛京从春到夏,天旱无雨,城内外瘟疫四起,死亡人数众多,大街小巷一片萧疏,剩人和尚率全寺僧人去郊外采摘草药,诸家施送,劝人饮服,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因此他在百姓中声誉甚高。他还在盛京许多寺庙中宣扬佛法,被奉为辽沈地区佛教开山祖师,顺治十六年(1660年),他坐化于沈阳,终年49岁,众弟子将其遗体迁往千山,在璎珞峰西麓修建了剩人禅师塔,并将其诗文编辑成《千山诗集》、《剩人禅师语录》刊刻问世。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沈阳已经来过几次了,市区及周边的知名景点都逛过了,开始往二线、三线的景点“延伸”。慈恩寺就在市区,吃完早饭打了个车就到了这。寺院不大,几层殿宇也建得规规矩矩,十分钟就转悠了一圈,比预期节省了不少时间。行了,奔下个地方吧!
北京
(2016. 03. 16)
军功封王 世袭罔替
十代相传 伴清始终
铁冠宗亲
【景点介绍】:
顺承郡王府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 为清代现存规模较为完好的一座郡王府,系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林第二子顺承郡王名勒克德浑的府邸。
【历史背景】:
顺治五年(1648)勒克德浑晋封顺承郡王,顺承郡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顺承郡王府在民国年间,曾一度为张作霖的大帅府,解放后为全国政协办公地。顺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上个世纪末,全国政协礼堂修建新楼,将顺承郡王府异地搬迁,复建到了朝阳区朝阳公园东侧,这也是北京的铁帽子王府第一次整体异地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云南玉溪
(2019. 09. 08)
岛小怎能守
水狭何需攻
其妙莫名
【景点介绍】:
孤山原名瀛海山,位于江川县抚仙湖的水域之中,因地震其四周岛屿沉没而得名;孤山四面环水,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气息浓厚,建有八殿五阁三亭一堂一庵一塔殊为壮观;每年七至十一月,晴空万里之时大量青鱼汇聚而来,游人拍照不乱,场面神奇令人惊叹;现今岛上增加各种游乐设施供游人游玩,堪称旅游胜地!
【历史背景】:
清顺治五年(1648年),李定国部将冯双礼攻破孤山,焚殿宇,毁铜塔铸永历通宝以充军饷。昔日巍峨殿宇和高耸入云的铜塔毁于兵燹。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孤山上重建瀛海寺,在原基上新建殿宇,亭台楼阁巍然屹立,并饰以朱绀碧翠,神像栩栩如生,金碧辉煌,焕然一新,亦称滇中之绝,素负盛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不知道这段史实记载是否有误,以这个岛的大小(半小时转遍岛上边边角角)和距离岸边的距离(手划船十五分钟),有必要攻和守么?在水军不强的情况下,岛屿是屯兵的好地方。可问题是,这座岛屿没有纵深啊!这不是离“绝地”就不远了嘛!
【旅游趣事】:
从禄充风景区出来,想乘车到江城再换车去孤山,等了有半小时,才等来一辆挂着“环湖公交”牌子的车。上车一问,才知不到江城。问能到哪儿,被告知到阳光海岸。咳!那不正好就是孤山岛的对面嘛!还省得再换车了呢!到地方下了车,就能看到孤山岛的全貌。既然叫岛,那上岛就得有船啊!找到摆渡售票处,才知道船票还不便宜 --- 100元/人。没办法,只得老老实实地掏钱。一叶小舟,十几分钟把我一人送到岛上,景区的门票才20元。不到一个小时,几乎转遍了岛上的“沟沟坎坎”,还好,100元的船钱是往返。打了个电话,又等了有一刻钟,又是一叶小舟从“大陆”方向过来,接上我,把我送回了大陆。
北京
(2021. 12. 03)
父封太子朝中死
子得王爵阵上亡
无此运气
【景点介绍】:
敬谨亲王府位于西单路口南侧。此地曾为清朝时期的敬谨亲王府,为清太祖之第一子褚英之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尼堪的王府。在《乾隆京城全图》上,标绘该府中路的主要建筑为面阔5间的正门,面阔5间的正殿,前出丹墀,面阔各5间的东、西配楼,面阔3间的后殿,面阔5间的后寝,面阔5间的后罩楼。东院为花园。西跨院内分成3个院落。
【历史背景】:
该府始封王尼堪系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广略贝勒褚英(太祖长子)第三子。因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随豫亲王多铎下江南灭南明福王政权、随肃亲王豪格西征平定汉中并杀张献忠,于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晋封为敬谨郡王。第二年又被命为定西大将军,出征八战八胜,晋为敬谨亲王。顺治九年(1652年),命为定远大将军出征湘、桂。在一次败敌战斗后,遭遇埋伏,尼堪高呼:“我军击贼无退者”,奋勇直入,力竭而死。顺治帝为之辍朝3日。
光绪年间王府东路改为学部,民国时期为北洋政府教育部,鲁迅先生当年曾在此任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父子爷儿俩的运气可都够背的!不知道这位王爷对于把自己爹杀了的爷爷是一种什么样的敢情。
【旅游趣事】:
从“清学部”大门前继续往里走,前面是一座更宏伟的大门,门口挂着“武警招待所”的牌子。这样的地方,咱也甭做进去的打算。好在大门敞开,看看就行。跟门口保安确认了这就是敬谨亲王府。看这哥们说话挺痛快,就想和他多聊几句,接着往下问“听说过这王爷么?”“没听说过!”“听说过李定国么?”“没听说过!”“听说过张献忠么?”“没听说过!”本来想着从“两蹶名王”切入,讲讲这位王爷,可这哥们儿一连三个“没听说过”让我不知从哪儿开口了。于是冲他摆摆手,道了声谢,转身就走了。